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逢老媪方磨铁杵 太白感其意
翠鸟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 巢。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②及:等到。③益:更加。④遂:于是,就。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雨
今日①天阴② , 晓③雾渐④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⑤ ,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注】①今日:今天。②天阴:天空阴沉。③晓:早晨,清晨。④渐:逐渐。⑤止:停。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 朱熹)
伯牙鼓琴 文《吕氏春秋·本味》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资料: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