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中国近代史的第三条线索是一部中华民族探索史
材料一:

(1)鸦片战争以后,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上述“名医”们开出了一张张济世良方,展开了一场场。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分别展开了什么“救治行动”?
(2)以下是“名医”们开出的济世良方思想变化示意图。请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3)康有为和陈独秀领导的两场运动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4)上述材料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历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了探索救治中国危亡的行动,刚开始他们认为要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向俄国学习组织城市武装起义,以城市包围农村,最终夺取政权;在城市中心武装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的道路。
(5)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6)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同盟者合作做了哪些事情?
(7)在向俄国学习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城市展开了哪些武装军事行动?
(8)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于哪一个农村根据地的创立?
(9)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探索的认识或启示?

举一反三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但结局不一样,其结果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

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1995年《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