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远处,那一盏灯
        ①许多年前,我固执地以为自己已经超越了同龄孩子的思想,我希望摆脱一切约束而自由地生活。但那个冬天难忘的经历让我有了改变。
        ②一个冬日的早晨,我又和母亲吵了架,心里充满了不满和委屈。我独自离开了家,漫无目的地到旷野中流浪,我感觉自己正走向一个自由快乐的天地。
        ③我不断向前走,饥饿和寒冷却不断地向我侵袭过来。整整一天的跋涉之后,天不知不觉暗了下来。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和孤寂。我开始哭,一种愧疚的情绪同时包围了我。事实上,并没有人给我什么大不了的伤害,我只是因为早上起床时,不肯穿母亲新做的那件看上去十分臃肿的蓝花袄,而母亲只是满怀委屈地责备我不理解家庭的境况和大人的心思。
        ④一顿大哭之后,我的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这时候,我倒是真的想到了母亲的艰辛和不易。她独自养活一家老小,每天在我进入梦乡之前,她那双像松树皮一样粗糙的手就不曾闲过。白天已经在农田里劳累一天了,有时干着活就开始打瞌睡,头缓缓地垂下去,垂下去,然后再极力地抬起来,用力摇动一下;可是过不久多久,又开始重复那个动作……每当这个时候,母亲的身边总是放一盆冷水和一条毛巾,就连天寒地冻的严冬也不例外,她总是说,擦把脸就精神了!
        ⑤我走着走着就想到母亲了。她的手到了冬天总是开裂子,那些裂子又因为白天的不停劳作而张开血口子,痛得钻心彻骨!每当这样的夜晚,懂事的大姐就会走上前去,用村里那个土医生配的冻疮膏给母亲涂抹。这时的大姐,每抹一下就关切地看一下母亲的脸,生怕会弄痛了母亲,而母亲回望大姐的眼神也是慈祥而柔和的。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以至我每次和母亲发生争执时总是冲她喊:“你是偏心眼了,你就是只知道疼大姐和小弟!”
        ⑥天很黑,周围也模糊。我一边想,一边自责,一边流泪。我显得疲惫不堪,同时我迷路了……突然之间,我望见了远处有点亮光。哦,那是一盏灯!我发疯似地冲向那盏灯……
山野顿时平静,天空微微泛白,树木不再狰狞,小路也变得清晰起来。啊,我竟然听到了母亲带着哭声的沙哑的呼唤。虽然隔得远了,声音是那样的微弱,可听在我的耳中却格外的清晰,格外的亲切。
        ⑦微弱的灯光下,我看到母亲的脸上挂满了泪水。那一瞬间,我注意到母亲看上去十分狼狈,原来母亲一脚踩空,滚到山坡下去了。我猛然想起,母亲八岁那年害过一场病,她的视力很弱,即使是在白天,也只能看到那短距离的东西。我的泪水“哗哗”地往下淌。
        ⑧那个冬夜,母亲手里的那盏灯照亮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也照亮了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心路,并且在以后困难的日子里,我还常常想起——那盏泛着橘黄色光芒的马蹄灯!

(1)、第①段说:“那个冬天难忘的经历让我有了改变。”请概括叙述“我”的难忘经历。(不超过60个字)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得生动而有意味,请根据文章,分别提出其表达作用。
①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
②这时的大姐,每抹一下就关切地看一下母亲的脸,生怕会弄痛了母亲,而母亲回望大姐的眼神也是慈祥而柔和的。

(3)、文章第⑦段写母亲“八岁那年害过一场病”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那盏灯“照亮了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心路”,并且以后我“还常常想起”“那盏泛着橘黄色光芒的马蹄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5)、母亲和“我”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爹的篱笆,娘的园

张旭光

①那片菜园子,很犟。

②园子巴掌大,窝在一片工地旁,四面都是柏油路、高楼这样的硬骨头。对此,这园子全然不顾,软软灵灵、懒懒散散地兀自生长着,犟牛犊子一样。七月间,正是蔬果的天下。不大的菜园子,饱满,蓬松,葱绿,朗润,活气得很。那些瓜蔓,流烟一样,四处钻。有的向着青天使尽吃奶的力气,拼命伸展;有的与泥土抱作一团。篱笆关不住这些,却无处诉苦,无处告状。

③这是爹的篱笆,娘的园;这是娘的篱笆,爹的园。

④爹娘苦劳一辈子,把我和哥哥养得和浆果一般肉实,如今他们老了,老得像两枚秋黄的蝉蜕。即便如此,爹娘为了带孙子,还是远山远水地来到了这陌生的城市。我和哥哥在这南方小城上班,安家,生子,奔波,同住一个小区,装着城里人的样子,过着城里人的生活。从此,爹娘半生故乡,半生漂泊了。

⑤日子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儿子七岁了,侄姑娘也九岁了。娘住哥家,带孙女;爹住我家,带孙子。这么多年,爹娘的生活被绑得铁紧。买菜,做饭,浆洗,打扫,收捡,带娃。偶有空闲,爹娘相互走动一下,聊天,拌嘴。拌完嘴,两人红光满面,全然没个争吵的样子。除此之外,他俩大抵就是把光阴呆坐成故乡的云了。

⑥也不知打何时起,二老侍弄了一块菜园子。有段时间,娘身上有股子草木的汗味,裤脚上也零零星星地黏着泥土。一问,娘咯咯地笑:”找了块地儿,种菜。”然后,娘就一一唠叨开来:”以后都种上,芝麻、黄豆、玉米、土豆、白菜、番茄、大蒜、红薯、茄子、黄瓜、豇豆……”我听了也没搁心上,慢慢地便忘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厨房的案板,上,放着一堆黄瓜、青椒、西红柿。这些蔬菜,生得丑,都是歪瓜裂枣,和大棚菜的整齐划一、漂亮不一样,都各按各的品性自然生长,农村范儿十足。晚餐时,我多吃了一碗米饭。一下子觉得娘把老家的菜园子背过来了,把我的根背过来了 。

⑦有了菜园,爹娘陡然活泛开来。

⑧孩子上学后,爹娘平日里有了大把余闲。那日天热,蝉噤声,万物疲焉。爹起身,一脸享受地说:”去园子打篱笆。”娘说:”我去。”爹不让:”天热,你在屋里看电视。”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间隙里,爹已经下了楼,他下楼的样子,很骄傲,仿佛整个城市都是他的菜园子,都是他的庄稼地。爹前脚走,娘后脚就跟过去了。

⑨雨天亦然。风雨再大,爹娘都要见缝插针地去菜园子看看。二老只要去过菜园子,回来后,定是一身春风。显然,他们的爱,在我这一百平方米的居室里,欢悦更多地养在了那块菜园子里。

⑩前段时间,孩子放暑假,爹娘回老家了。走时,他俩像脱笼的山鸟。故乡,大抵是等他们很久了。

⑪二老在身边的日子,心安,心定。爹娘一回去,心里的失落滋滋往外冒。爹娘走了,菜园子还在。我想去看看菜园子。

⑫那块园子,远远卧在那;那些蔬菜,远远瞅着我。

⑬农村人,你给他土地,他便能犁出一部无韵的《诗经》来。夏日向晚,薄风送着蔬菜特有的气息,一阵一阵。满园葱绿,挤得眼睛酸痛。繁密处,一垄一垄的青绿,叶叶相生相叠;简素处,几架豇豆,数挂青椒、紫茄,当真一个丰盈!这些蔬菜,鼓囊囊的,大概有一肚子话要和爹娘说。我握住一根小孩胳膊粗的黄瓜,有温度,爹娘的温度。有爹娘的地方,就有温度。

⑭爹娘前脚刚走,一地的野草后脚就长出来了。这些草怕爹娘,不怕我。野草在和蔬菜斗争,抢着地盘,它们和爹娘一样,给块地,便能活得精神。

⑮我想,爹娘还是更喜欢老家的菜园子。那一围一围的篱笆,对抗的不是野草,是那些狗,那些牛羊,那些鸡鸭鹅。爹娘与它们斗,其乐无穷。故乡的菜园子不孤单,左边是盛菊婶子家的,右边是邦求伯家的,前头是礼和叔家的,后头是翠荣奶家……爹娘和他们隔着浅浅的篱笆,聊着深深的光阴。

⑯晚风渐起,淡月清雅。我静立于菜畦之中,四周朦朦胧胧。一架暮色之下,我看见爹和娘边拔草,边唠嗑,时有欢笑声腾地而起。

⑰不知归乡的爹娘,是否在惦念着他们安放于此的篱笆园。

(选自《海外文摘·文学版》2022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笞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③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④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⑤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 , 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⑥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⑦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⑧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侵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 , 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⑨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⑩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现代文阅读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

刘继荣

    ①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在小小的蛋糕店里。
    ②此时,顾客不多,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 一个打算   挖掉重栽, 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我六十岁了,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道:“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

    ③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开。身后忽然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们的

点心啦!”我大惊,转头,那位个子高高面庞稚气的男孩,正是冲我喊叫的。有位中年人边向 我点头致歉,边揽住男孩的肩,努力安抚道:“你看,我们的点心在这里呀!”他打开手中纸 袋,里面的点心与我的一模一样。少年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笑了,连正在生气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弯弯。

    ④那位父亲温和地解释了很久,再加上我的说明,男孩才弄明白大家谁都不是小偷。他用双手蒙住脸,向我道歉,那模样似乎只有三岁。

    ⑤那位父亲平静地告诉我,儿子十九岁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说话、购物、坐公交车等技能,希望再有十九年的努力,他能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
    ⑥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十九年来,他们一定有一段漫长的故事,可我什么也没  问,只是目送这对父子远去,那棵丁香树,默默与我站在一起。我想;老爷爷将会怎样教它开花呢?
    ⑦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见这对父子,我发现,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爸爸让他买东西,老夫妇每次都会鼓励他,他成功后,父亲会向老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的地方。

    ⑧爸爸渐渐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来,他退到店外。儿子时不时扭过身子,见父亲就在丁香树下,便长吁一口气,抹抹鼻尖上的汗。
    ⑨一个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独自来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见他忐忑,又隐隐担忧,今 天顾客特别多,有个小女生过生日,丁香树下的两张桌子被拼到一起,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 伙伴。店主一个人忙,他说老妻在楼上,怎么叫都不肯下来,又在为丁香树不开花的事不高 兴了,为了给她个惊喜,已经找人来挖树了。 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欲言又止,只 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 一句话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枝Y, 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⑩忽然,男孩的目光充满惊喜,他的父亲出现了,也许,他一直都在附近。像魔咒被解 除,男孩开口, 一个宇一个字地说:“我在教丁香树开花,不要挖掉丁香树。”
     ⑪老奶奶匆匆下来了,她气喘吁吁地向男孩保证:永远不会挖掉这棵丁香树,会一直等 着它开花,如果不开,也没有关系
    ⑫掌声、欢呼声,让我的鼻子隐隐发酸。在这座小城里,我们陌生又熟悉,有时相遇,有 时忘记,有时彼此守护,彼此学习。
    ⑬我们相互学着开放,学着摇曳,学着在经历过最深的恐惧、绝望以及厌倦之后,仍会 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