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遽契其舟(      )    ②不亦乎(      )③项为之(      )   ④席上菱(      )

(2)、选出句中 “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其人自护其短 C、常蹲其身 D、自度其足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北土亦有此物否?

(4)、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阅读理解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乙】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