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李志林的《向生命鞠躬》,完成后面的题。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③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④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⑥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⑦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⑧“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⑨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⑩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⑪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蹬,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
        ⑫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13)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⑬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⑭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第②段是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⑧段儿子曾急切地“叫起来”,第⑭段儿子连忙“喊”。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这样的思想感情?

(3)、第⑪段作者为什么将蚂蚱的逃生称之为“生命的奇迹”?

(4)、阅读全文后,你怎样理解小说结尾 “鞠躬”一词的含义?你的视野中有没有值得你鞠躬的人或物,请举出一例,并简要陈述。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大国手

白文玲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阅读完成各题。

坚持到底就是成功

    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要获得成功,其实还需要好好地坚持到底。“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坚持不到终点,就会失去差不多全部的意义。所谓“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功亏一溃”也是这个意思。

    ②坚持意味着忍耐,人的一生必须通过不断的抗争才能获得一些机会,才能拥有一丝希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滴水不求朝夕之效,故能坚持到穿石的日子;穿石之后,依然平心净气,坚持着自己的步伐,这就是沉着。沉着拒绝急功近利,所以才会勾起人们的长久怀念,所以才会对所有的人永远地发挥作用。

    ④坚持下来很不容易。鲁迅先生非常赞赏因为是最后一个所以能坚持跑到终点的人。这样的人在赛程中可能最不引人注目,但却最能鼓舞我们这些虽然平凡但仍要生活的人。其实,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竞技状态来应付我们所有平淡无奇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⑤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地度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豁然开朗的境界,必然得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这之间,最重要的是坚持。

    ⑥愚公荷担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这样的效果,虽是不可企求的,但毕竟是坚持者得到的待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访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儿分________,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 , 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________,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________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莲池老人

贾大山

①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就坍塌了,只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墙着几抹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阔,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②“喂——不要上去,危险——”

③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在雇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他一直看到现在。

④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⑤“老人家,辛苦了。”

⑥“不辛苦,天天歇着。”

⑦“今年高寿了?”

⑧“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⑨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还谈得很投机。

⑩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哇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哇,他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⑪他不发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一天的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够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⑫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毕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了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⑬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去世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扫墓,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面写着“杨莲池之基”。宇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菊花里,匀了一点儿,放在他坟前……

⑭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我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听得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我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上,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⑮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去世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⑯“我在你的坟上,已经送过花了!”

⑰“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⑱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仰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他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都“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⑲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荷叶……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⑳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杨莲池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

㉑“平了。”

㉒“怎么又平了?”

㉓“那也是个挂碍。” 

㉔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占座

佟雨航

①火车站人潮汹涌,都是行色匆匆、归心似箭赶着回家过年的人。

②过了检票口,我登上列车来到硬座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号,倚着窗子坐了下来。刚坐定,一个戴着老头帽、满脸皱纹的老汉提着一个蛇皮袋,一屁股在我身边的空座上坐了下来。老汉弯腰把蛇皮袋推进卡座底下,然后冲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也许是很累了,他一坐下便把头歪靠在椅背上,眯上了眼睛,不一会竟响起了鼾声。

③这时,一个20多岁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推着一个拉杆箱站到了老汉的座位旁。他先看了看座位号,又看了看闭眼睡觉的老汉,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他把拉杆箱塞进行李架,便手挟着椅背站在老汉座位旁边不走了。过年车票紧张,我想小伙也许是买了张站票吧。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车厢里很快拥挤起来,空气也变得沉闷了。

④火车慢慢开动了。老汉依然闭着眼睛在呼呼大睡。小伙子站在过道里,身体被挤来挤去的旅客撞得左歪歪右歪歪。我把头转向窗外,看窗外流动的风景。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我看了看仍站在座椅旁的小伙子,原本站得笔挺的身子已自然地佝偻起来,他用胳膊肘支撑着椅背,分担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⑤这时,老汉醒了。他揉了揉眼,看了一下四周,见小伙子一脸倦容地趴在座椅上打盹,他站了起来,拍了拍小伙子说:“小伙子,坐下来睡吧。”小伙子一下醒了,他推辞道:“我不累,还是您老坐吧。”老汉笑着说:“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其实这个座位也不是我的。我今天有点感冒,脑子昏昏沉沉的,一坐下就睡着了。趁这个座位的主人还没来,你先坐下歇会,站了这么久,肯定累了。”小伙子笑了,开玩笑地说:“大爷,看来这座位是上天特意给您老准备的。您既然病了,就坐到站吧。”

⑥老汉哈哈地笑着,和小伙子快乐地交谈起来。原来,老汉是在外打工给念大学的儿子挣学费的,这会放假了,他赶着回家过年,说儿子也马上要回家了。小伙子则说他是个大学生,学校放假后便在城里找了份临时工做,昨晚单位才放假,他也是赶着回家过年的。

⑦不一会儿,火车到站了,老汉提着蛇皮袋子下了火车。小伙子一屁股坐在了老汉的座位上,用手捶着腰和双腿。得知小伙子要在终点站才下车,我打趣地说:“你真是幸运,站在这老大爷旁边,现在就可以坐下了。要不然一路站到终点站可够你受的。”

⑧小伙子笑了,他拿出一张火车票给我看:“其实,这个座位本来就是我的。”

⑨我惊诧地说:“那你刚才怎么不跟老大爷说呢?”

⑩小伙子收起车票,我发现他眼眶有点湿润。只听他说:“看到老大爷,我就想起了我父亲。为了供我读大学,他也出去打工了,现在也许正在某列火车上往家赶。不知道他现在是站着还是坐着……”

⑪火车呼啸着向前,窗外已在飘雪,我的心却越来越温暖。因为我们离家越来越近了。

选自2024年1月31日《羊城晚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