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和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②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3)、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     而流泪。第二次因为     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难忘怀的一杯酒
                                                                                                       刘心武
       ①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读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后来我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又教我的学生读《多收了三五斗》,再后来我娶妻生子,不知不觉中儿子高过了我的头,上到中学,有一天,我见儿子在灯下认真地预习课文,便问他语文老师要教他们哪一课了,他告诉我:“《多收了三五斗》。”这其实还算不了什么,我的母亲,我儿子的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她就几次对我和她的孙子说:“中学时代读过的课文,一辈子也难忘。我就总记得读过叶绍钧的《低能儿》。”叶圣老就这样用他的文学乳汁哺育着跨越过半个世纪的三代人。
       ②我十年前登上文坛的时候,叶圣老早已是年过八十的文学老人了。见到冰心、巴金那样的老前辈,我已觉得是面对着文学史的篇章,深觉自己的稚嫩,而冰心、巴金又都把圣老尊为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所以对于圣老,我实在是只能仰望,自知无论就年龄差异还是文学资历而言,辈分都真是晚而又晚。
       ③五年前的一天,《儿童文学》杂志召开编委会,叶圣老是编委,我也忝列编委,在差了好几个辈分的圣老面前,我心中既满溢尊重,又不免拘束无措,会后的便宴上,我走近圣老身前敬他一杯酒,我没想到他不仅立即认认真真地站起身来,立即认认真真地端起了他的那杯酒,并且立即认认真真地用长长的白白的寿星眉下的那双眼睛望着我,还认认真真地对我说:“刘心武同志,您好。谢谢您。谢谢您。”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认认真真地同我碰杯,随后还认认真真地仰脖喝下了他的那杯酒,并认认真真地把喝干了的酒杯亮给我看,还认认真真地注视着我干掉我那杯酒,又认认真真地听我多少有些慌乱有些局促有些言不迭意有些结结巴巴地说出的一些仰慕的话,直到我要离开他了,他才由叶至善同志扶着慢慢地坐下。
       ④这真是永难忘怀的一杯酒。刻在我记忆中的是一个终生认认真真谦恭待人的伟大人格。
       ⑤那回的敬酒,叶至善同志自始至终随他父亲站立,并真诚地微笑着,自己却并不举杯。后来林斤澜同志告诉我,叶家的老规矩就是那样,只要是圣老的客人,无论多么年轻,都可同圣老平起平坐,但叶至善他们子女,往往是侍立在圣老旁边,并不一定随之落座。乍听去,这规矩似乎旧了点儿,不甚可取。但我后来同叶至诚同志有些交往后,就深感叶家的家风,凝聚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而他们家中父母子女兄姊弟妹间精神平等和心灵交流,却又明显地汲取于西方文明中的精华。现在圣老离我们而去,在我们对他的追怀纪念中,我以为应当加进对他那在中西文化大撞击中所形成的人格和文化心理结构的研究,而具体入微地考察与分析一下叶家的家风,即叶家的文化品格,也许不失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艺术角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