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 友善柔 , 友便佞 , 损矣。”
④子夏曰:“知其所亡 , 月无忘其所能 , 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 ②便辟: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请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好(         )    耻(         )     日(         )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4)、在第②则中:
①孔子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哪个更重要?请结合本则相关语句说说。
②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孔子认为谁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从哪里可以知道呢?请用相关原文作答。

(5)、在第③则中,孔子的择友主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7)、上述四则出自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 该著作记录了                 的言行。

举一反三
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注释】①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②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③舆:车子。④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