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二吏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对曰:“齐人 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二吏缚一人王(            )  ②齐人善盗乎(            )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出停顿。
婴 闻 之 橘 生 淮 南 则 为 橘 生 于 淮 北 则 为 枳 叶 徒 相 似 其 实 味 不 同 所 以 然 者 何 水 土 异 也。

(3)、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阅读下文,的哈问题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962年3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作品的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年画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年画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颇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和诙谐活泼的效果。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加上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更广为流传于全国许多地方,深受民间人民喜爱。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年画色彩艳丽,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并达到特定的装饰美感。可见,年画并不是单纯的民间艺术品,它还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说起装饰,我们一般会想到带有装饰性意味的绘画作品以及印刷品。它包括出版物上的美术装饰,例如封面设计。版面插图等。还有建筑物上的壁画,室内布置,以及我们生活日用品上的花纹装饰。年画不仅有其独特的寓意,更带着浓厚的装饰意味,美化了民间民众的生活空间。中国年画则是因风俗节日而产生,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等祈福驱灾避邪的愿望。民间年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起到了装饰房屋的作用。例如新婚之家,则贴麒麟送子。象征天下太平文运昌盛之兆,借以成为各新婚之家悬挂之画。而在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等。前者为祝贺年老公公寿诞时挂,后者为老太太生日时用。十分有趣而又装饰味十足。而传说中的驱鬼年画——钟馗画像,大红大绿,热闹非常,同样具有装饰性。

(选自《文汇报》2010年1月4日,有删节)

阅读回答问题。

祖母家的夏天

郝景芳

①八月,我来到郊外的祖母家,只想要一个安静的夏天。

②祖母家在山脚下,红色屋顶藏在浓密的树丛。祖父去世得早,祖母退休以后一直住在这里,不喜欢城里的吵闹。

③夜晚降临。郊外的夜寂静无声,只有月亮照着树影婆娑。祖母的卧室黑着灯,柠檬黄色的光从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透出来。

④“奶奶?”我在房间外试探着唤了一声。一阵细碎的桌椅声之后,祖母出现在门口。她看到我的样子,一下子笑了,说:“这边来吧。”

⑤房间很大,灯光很明亮,我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这是一个实验室。

⑥“您这么晚了还在做实验?”我忍不住问。“做细菌群落繁衍,每个小时都要做记录。”祖母微微笑,把我领到一个乳白色的台面前。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圆圆的培养皿,每个里面都有一层半透明的乳膏似的东西。

⑦“这是……牛肉蛋白胨(dòng)吗?我在学校做过类似实验。”

⑧祖母点点头说:“我在观察转座子在细菌里的活动。”祖母打开靠边的一个培养皿,拿在手上说:“就是一些基因小片段,能编码反转录酶,脱离或整合。我想利用它们把一些人工的抗药基因整合进去。”

⑨我学着她的样子打开最靠近的一个培养皿问:“那这里面是什么条件呢?”我把沾了奶酪的手指在琼脂上点了点,我知道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细胞繁衍,从而促进基因整合。“战战!”祖母迟疑了一下,说,隔绝了一切外加条件的空白组。”

⑩我总是这样,做事想当然,而且漫不经心。我很惶恐,但祖母似乎并没有生气,说:“没关系,我刚好缺少一组胆固醇环境。”

⑪祖母问我这几天有什么计划。我说没有。

⑫这是真话。如果说我有什么想做的,那就是好好想想我想做什么。

⑬“你妈妈说你毕业的问题是因为英语,怎么会呢?你英语不是很好吗?”“四级没考,忘了时间。”我咕哝着说,大四忘了考试日期。”

⑭到目前为止,我的生活基本上支离破碎,我无法让自己投身于任何一条康庄大道,也规划不出方向。

⑮收拾餐桌的时候我心不在焉,锅里剩下的粥都洒在了地上。我的脸一下子烫了起来。

⑯“没关系。”祖母接过我手里的锅,拿来拖把,把餐厅中央擦拭干净,又笑笑说:“我自己就总是不小心,把东西洒得到处都是。所以我在墙边都铺了培养基,可以生长真菌的。果然一圈淡绿色的细茸一直延伸,远远看着只像是地板的装饰线。

⑰祖母很喜欢说一句话:功能是后成的。她不赞同进化有方向,不喜欢“为了遮挡沙尘,所以眼睛上长出睫毛”这样的说法,甚至不认为细胞膜是细胞为保护自身而构造的。

⑱砰!就在这时,一声闷响从花园的另一侧传来。我和奶奶赶过去,只见一个胖胖的脑袋从蔷薇墙上伸了出来,额头满是汗珠。

⑲“您好……真是对不起,我想收拾我的花架子,不小心手滑把您家的花砸坏了。”我低头一看,花盆四分五裂,地下躺着的杜鹃,十分可惜。

⑳“没关系。我正好可以提取一些叶绿体和花青素。您别介意。”祖母和气地笑笑。

㉑夏夜微凉,我站在院子里,一时间头脑有点混乱。

㉒我发觉祖母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没关系”。可能很多事情在祖母看来真的没关系,名也好利也好,自己的财产也好,一切只图个有趣,自得其乐就够了。然而我呢?

㉓我帮祖母把前一天香消玉殒的花收拾妥当,用丙酮提取了叶绿素,祖母兴致勃勃地为自己已然庞大的实验队伍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㉔祖母每天都在她的实验室,安静地看着显微镜,宛如纷乱湍急的河流中一座沉静的岛。我看着祖母,有点哑然。人真的可以如此淡然吗?

㉕祖母对我说:“战战,每天每个时刻都会发生无数偶然的事情,你可能在任何一家餐馆吃饭,看到任何一个广告,而所有的事件在发生的时刻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产生价值的时刻是未来。是我们现在这一刻做的事给过去的某一刻赋予了意义……”

㉖“生物学只有一套原则:无序事件,有向选择。那么是什么在做选择?是什么样的事件最终能留下来成为有利事件呢?答案只有延续性。一个蛋白质如果能留下来,那么它就留下来了,而其他蛋白质随机生成又随机消失了。想让某一步正确,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再踏一步……”

㉗“所以,如果能利用上,那么洒在地上的粥和折断的花就都不是坏事了。”

㉘我忽然意识到,所有让我不安和抱歉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待,或许都能变得有意义。我总以为我们能选择未来,其实你永远不知道一样东西真正的用处是什么。

(选自《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