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曾彦彦《谈慎独》,完成后面小题。
        ①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②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③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④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⑤ 慎独是一种哲学。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⑥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⑦ 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⑧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
        ⑨ 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⑩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因为—---
        ⑾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慎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
①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小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在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
③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④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己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
⑤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⑥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矫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的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
⑦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深重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⑧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感谢他对老人在风雪中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着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⑨那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长长的冬季。
⑩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⑪多少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的淋漓尽致。
⑫在魁北克省举行的最受爱戴的人物评选活动中,人们毫无争议的写上老人的名字——卢森斯,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不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
⑬“照亮世间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倘若赠人玫瑰,手留尖刺,谁还愿赠与?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

阅读,完成后面问题
善待挫折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九岁的病榻
苏童
①我最初的生病经验产生于一张年久失修的藤条躺椅上,那是一个九岁男孩的病榻。
②那年我九岁,不知道为什么会得那种动不动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为什么会长出无数红色疹块,也不知道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那天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扶着我,一家三口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我觉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样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点什么,于是在一家行将打烊的糖果铺里,父亲为我买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状的软糖,橘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两片绿叶,我记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礼物。
③生病是好玩儿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可以自豪地向邻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学!但这只是最初的感觉,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便挤走了所有稚气的幸福感觉。
④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美食。医生对我说,你这病忌盐,不能吃盐,千万别偷吃,有人偷吃盐结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说我不会偷吃,不吃盐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也确实漠视了我对盐的需要。母亲从药店买回一种似盐非盐的东西放在我的菜里,有点咸味,但咸得古怪,还有一种酱油,也是红的,但也红得古怪。开始与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没几天我就对它们产生了恐惧之心,我想如果不是生了不能吃盐的病该有多好,世界上怎么会有不能沾盐的怪病?有几次我拿了根筷子在盐罐周围徘徊,最终仍然未敢越轨,因为我记得医生的警告,我只能安慰自己,不想死就别偷吃盐。
⑤生了病并非就意味着睡觉和自由。休学半年的建议是医生提出来的,我记得当时心花怒放,唯恐父母对此提出异议。我父母都是信赖中医的人,他们同意让我休学,只是希望医生用中药来治愈我的病,他们当时认为西医是压病,中医才是治病。于是后来我便有了那段大啖草药汁、炖破三只药锅的惨痛记忆。对于一个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药无疑就像毒药。我捏着鼻子喝了几天,痛苦之中想出一个好办法,以上学为由逃避喝药。有一次,我在母亲倒药之前匆匆地提着书包窜到门外,我想与其喝药不如去上学,但我跑了没几步就被母亲喊住了,母亲端着药碗站在门边,她只是用一种严厉的目光望着我,我从中读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内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来给我喝药。
⑥于是我又回去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同样恐惧死亡,现在想来,让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开始怕死,命运之神似乎有点太残酷了,这是对我的调侃还是救赎,我至今没有悟透。
⑦九岁的病榻前,时光变得异常滞重冗长,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样解个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更恨自己那出了毛病的肾脏,我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生病的感觉一天坏于一天。
⑧有一天,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来我家探望,我看见他们活蹦乱跳的模样,心里竟然是一种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们在一边,跑进内室把门反锁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处境中解救出来,面对他们,我突然感到无以言表的痛苦,也就是在门后偷听外面同学说话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多么想念学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儿的事情。
⑨病榻上辗转数月,后来我独自在家熬药喝药,凡事严遵医嘱,邻居和亲戚们都说,这孩子乖,我父母便接着说,他已经半年没沾一粒盐了。我想他们都不明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两条:一是怕死,二是想返回学校和不生病的同学在一起,这是我全部的精神支柱。
⑩半年以后我病愈回到学校,我记得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不知疲倦地跳,变换着各种花样跳,直到周围站了许多同学,我才收起绳子。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病已经好了,现在我又跟你们一模一样了。
⑪我离开了九岁的病榻,从此自以为比别人更懂得健康的意义。
(选自2014年第16期《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一: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伟业。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是长期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续写14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材料二: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殷殷嘱托,激励广大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理想、肩负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坚定的理想信念,扬起青春远航的风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广大共青团员做“五个模范”,排在首位的就是“要做理想远大、信命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有了理想信念的加持,就能涵养“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高尚品格,就能唤醒“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政治觉悟.就能激发“为国为民谋解放之革命事业”的使命担当,就能塑造“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强大定力,就能增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深厚自信。

材料三:今天的奋进者,应该看破躺赢的虚无。靠碰运气而成功的故事,从来如南柯一梦,只是惰怠的借口、无能的掩饰。理想远大的个人、成熟理性的社会、目标笃定的民族,只会选择脚踏实地,不会相信终南捷径。

今天的奋进者,应该警惕躺赢的逻辑。各种光怪陆离的思潮的碰撞,带来了躺赢的情绪。如果人人自甘平庸、人人放弃责任、人人贪图享乐,何来人人出彩的可能?我们更应保持主流价值的定力,珍视全社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让社会共识牢牢锚定在奋斗精神之上。

今天的奋进者,也应该深思躺赢情绪的成因。躺赢的出现,源自于钻空子的心思,擦边球的打法;而奋斗的热望,来自于公正的规则、公平的机会、稳定的预期。

有人羡慕,一些网红、艺人,一颦一笑便是万人追捧,举手投足就可日进斗金。但是,随着一些人违法失德行为的曝光,一夜之间人设崩塌,“明星梦”烟消云散。“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永远是艺术的铁律,那种才长半尺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谷粒肯定是瘪的。

那些相信躺赢和投机的人,那些忙于低头寻找捷径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铸就了一个个“可能”,唯独证明了一个“不可能”——躺赢不可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三折叠“大战”新 iphone:中国制造不落下风的启示

①这几天,华为推出的三折叠手机引发广泛关注。更让大家意外的是,华为这次选在和苹果同一天发布新品,不仅没有被新 iphone抢去风头,反而在很多方面给人高出一筹之感。过往,中国品牌推出手机,往往要避开苹果发布新品的时间,以免被“别人家的孩子”遮蔽光芒。如今,华为不仅敢与其“中门对狙”,竟还“不落下风”,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②去和全球最顶尖的品牌及其产品掰掰腕子! 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有这样的想法,也有这样的底气。这两天,德国法兰克福汽配展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零配件及各种技术解决方案大放异彩,即便身处“世界汽车工业的心脏”,中国制造依然能成为“全场最靓的崽”。还有曾经困扰我们的“圆珠笔之问”,也随着攻克相关技术、突破“笔尖钢”而画上句号. 中国企业造出了能媲美国际知名品牌的高品质圆珠笔。没有金刚钻,怎敢揽瓷器活。敢于叫板“领域霸主”“行业龙头”的背后,是扎实的品质、过硬的实力。

③中国制造的一身本领从哪来? 毫无疑问,到风浪大的地方去,才能在最短时间练会游泳. 中国企业的长板、优势,是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中积累而来的. 湖南邵东,一个小县城,年产约150亿只注塑打火机,占全球市场约7成.当年,为了把打火机卖给外商,完全不懂英语的当地企业家,把读大学的女儿拉去当翻译,把传真机设在女儿宿舍,只为方便和外商沟通,英文合同一来,还能第一时间翻译。一只小小打火机,尚有如此坎坷的探索经历,更不必说成千上万的中国造,又凝结着多少汗水与不易.能吃苦、耐摔打、敢突破、善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每一片天,都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企业家和劳动者一点一点拼出来、打出来的.

④在竞争中成长,更深知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能长成今天这样一棵参天大树,有赖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令国人骄傲的国产大飞机C919,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也同样是全球合作、产业协同结出的硕果.甚至华为,作为一家饱受西方国家制裁、打压的中国企业,也从未放弃与海外供应商加强合作,从全球各地汲取资源和力量. 坚持开放,鼓励合作,倡导共赢,是中国制造过去崛起的一个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品牌走向未来的一把钥匙.

⑤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们经历过“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辛酸,有过“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的尴尬。如今,中国制造能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和全球最顶尖的科技产品同场竞技,这本身就让人感慨万千,油然而生前行的力量。

(京报网2024-09-13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