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食物如何防水
①在许多酥脆食物(比如瓜子、花生、饼干等)的包装袋里,都会有一个不能吃的小袋子,人们大都知道那是“干燥剂”。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干燥剂?它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②这需要从食物中的水说起。
③对于水来说,食物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想进去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吸收水分;反之,想出来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变干。如果想进去的和想出来的一样多,我们就说食物中的水和环境中的水达到了平衡。在这个状态下,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与这个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就称为这个湿度下这种食物的“水活度”。
④空气中总是会有一些水蒸气,它们的气压与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叫作“相对湿度”。如果食物中的水活度大于环境的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离开食物的水分子多;反之,如果水活度小于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跑进食物的水分子占据了优势。比如,蜂蜜中的水活度大致在0.5到0.7之间,而通常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在这个范围。如果一瓶蜂蜜的水活度是0.6,把它开盖放在相对湿度是0.5的干燥的环境中,它就会蒸发掉一些水,有时候就会看到瓶中有结晶出现。而如果是放在相对湿度是0.7的潮湿环境中,开盖之后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稀释了蜂蜜。
⑤在食物的保存过程中,我们并不希望水的迁移发生。酥脆的食物,吸水之后变软就不好吃了。而水果和嫩软的食物,则需要有充足的含水量来保持口感。
⑥在现代食品技术中,控制水的迁移是保质的一大方面。放干燥剂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案。它针对的是那些需要保持干燥的食物。这些食物水活度很低,通常情况下都是吸水。干燥剂是水活度更低、吸附能力很强的物质。只要空气中有水,它们就如狼似虎地抓过来据为己有。虽然食物本身也有吸水的想法,但是吸水魅力无法与干燥剂竞争,吸引不到什么水分子,也就只好继续干燥了。
⑦那么,如何防止水活度高的食物失水呢?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可食用膜”很快兴起。顾名思义,可食用膜是用可食用的原料制造的,本身也可以食用。虽然价格高一些,而且密封效果不那么好,但是“可食用”、“可降解”的特质,让人们愿意去容忍它们的不足。好在我们保存食物并不需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就可以了。只要能让含水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别那么明显,一种可食用膜就可以上岗。
⑧为了扬长避短,可食用膜更多的时候并不做成单独的膜,而是直接涂在食物表面。人们最熟悉的例子恐怕是“打蜡苹果”。实际上打的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蜡”,常用的是一些多糖①。打蜡的作用并不只是为了好看——虽然它的确对苹果有美容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阻止了水的散失。如果苹果不得不长时间保存,你会选择完好多汁的打蜡苹果,还是皱缩失水的自然苹果呢?
⑨实际上,现在的可食用膜已经远远不只是控制水的迁移。在这层膜中,还可以加入抗菌成分、抗氧化剂、香味成分、色素等,甚至还可以加一些营养成分。于是,这层膜不仅仅是保护食物的卫士,本身也变成了有价值的食物成分。
(作者:王泽斌。有删改)
注:①多糖:有三个以上单糖分子组成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1)、从全文看,食物的“防水”具体指什么?

(2)、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结合第⑥段内容分别作具体分析。

(4)、厨师炒肉时,往往会在肉的表面沾上一层很薄的淀粉,称作“勾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解释。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车塘水
         我的家乡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天晴三天盼下雨,下雨三天涨大水”。
         进入夏季,田里的禾苗刚转绿,爹便请来木匠修好水车,并将水车的部件一一拆下来,涂上桐油,在太阳下风干。
         夏日的南风带着炙人的气浪从田野掠过,绿油油的水稻随风起伏。不到3天,田里开出了丝坼,有些水稻因缺水出现了枯萎。
         “禾怕苞里坏,人怕老来穷。”爹急了,水稻到了怀孕的时候正要补充营养,而水却成了大问题,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爹用手掌伸至眉心,挡住阳光,抬头看了看天,烈日炎炎,天空没一丝云彩,地上火一般热。照这种发展态势,水的蒸发量大,一夜南风就可以将田吹干,家里10多亩水稻将颗粒无收,全家只有喝西北风去!这早稻长得绿油油的,只要有水,稻穗抽出来传花授粉后很快就会勾头,可老天偏偏与农民作对,太阳整天整天地出,天上云的影儿也不见,村民急得团团转,德圳水库的水在上游就被拦截,没有一滴水往下流;大部分塘里水已被放干,井里的水位也一降再降……
        男人为水累弯了腰,女人为水锁愁眉。经过一天的“刺探”,爹发现扁担丘边的一口水塘中还有大半塘水,且左邻右舍都准备打它的主意,如不抢抓机遇,说不定晚上被人抢走。以前就有人为争水的事打起架来,锄头对着锄头,扁担对着扁担,鼓眼珠对着红眼珠……
        那天晚上,月亮又圆又大。吃完晚饭,作为一家之主的爹发话了:“救禾如救火,先下手为强,今晚你们四兄弟跟我车水去!”说完,爹带头搬着车水架,大哥扛着车水“羊头”,二哥扛着水车出发了。为慎重起见,爹还要我骑着单车搬“救兵”,请来大姐夫、二姐夫和两位堂兄帮忙,8人分成两班倒车水抗旱,爹则背着一把锄头细细地看水,哪怕一个漏水的黄鳝眼也不放过。
        车水架上,我们四人打着赤膊悬着屁股坐在一根横木上发力,随着“羊头”、车水页的快速翻动和有节奏的声响,水哗哗地流到了干渴的稻田里。那含苞抽穗的水稻吸足“救命水”后,发疯似地往上长,我们在岸边似乎听到了水稻的拔节声。开始,我们年轻气壮,“哗哗哗”不停地掀起车水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任汗水从脊背上无遮无掩地直往下流,十分惬意。到了后来,塘中的水越来越少,车水的坡度越来越陡,我们费的劲越来越大,车水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月亮犹如一个圆盘挂上天顶孤独地照着。带着火味的热风从我们身边悠来荡去,蒸发着我们身上的水分,我们愈来愈乏力,车水的动作越来越慢。疲倦与瞌睡一同向我们袭来,开始车水的“冲劲”没有了,我便伸着懒腰问父亲:“水放到了没有?”
        父亲一边听着水稻的拔节声,一边打着手电堵着黄鳝眼,他信口回答:“快了。”
        不知过了多久,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塘里的水越来越少,瞌睡与蚊虫不时袭扰着我们,我们好想就地躺上一会儿,又问爹:“水放到了没有?”
爹仍然回答:“快了!”
        瞌睡虫再次袭来,我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不想再睁开,水车里已无多少水可走了。
        天已大亮,塘终于被我们车干了,塘底的浮泥也被我们车上来一部分,二哥下塘只捉到了几条小鱼,白白高兴了一场,很是没趣。大家再问爹:“水放到了没有?”
        爹满足地回答:“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昨晚功劳大大的,不但把我们家的10多亩田放到了,还把麻子大叔的3亩田、刘大婶的2亩田也放到了。”
        “啊——”听到爹的话,大家感到很惊讶,也挺气愤:“你怎么用我们的苦力做人情啊?”
        “乡里乡亲,伤着骨头连着筋,麻子大叔年老体弱,两个儿子都在广东打工,刘大婶孤儿寡母,连水车都搬不动,他们到哪里搞水去?人家缺劳力,你们年轻力壮,帮点忙算什么?”爹告诉我:“人活在世上,谁个挂了无事牌?谁没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我仔细品味着爹的话,从车水中明白了一个土地一般深沉的哲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等你回家

       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孝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选自《读者》2013年第6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辣条”君,想说爱你不容易

材料一:新闻资讯

    2018年1月31日零时40分,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医院紧急转出一位昏迷的15岁少年至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过医院检查发现该少年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中毒原因据患者父亲介绍为少年当天食用15包辣条,该院急诊科立即将少年转入ICU进行救治,目前其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该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介绍:“辣条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作用时,会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的能力,进而造成组织缺氧。”通常情况下,食用0.2克到0.5克的亚硝酸盐就会引起中毒,食用1克到2克的话就会导致死亡。

    徐自强还说:“辣条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人工色素、甜味剂等,如果长期大量食用,产生的叠加效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很多辣条生产过程不卫生,菌落严重超标,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肾衰竭等疾病。”

(来源:新浪网)

材料二:记者见闻在新浪微博里,包含“辣条”的微博数量高达300多万条,这些拿辣条开涮的段子层出

    不穷,吸引不少原本不知辣条为何物的人纷纷下单网购,多款辣条产品销量过万,且主要消费者为中小学生。出于好奇,记者打算走访几家在河南的辣条生产厂。

    到河南第一天,记者首先对郑州市及周边的辣条生产厂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出人意料的是,多处厂址已是“人去厂空”,而包装上所留的联系电话,多半是空号或暂停服务。“要找辣条厂,你闻味道就能找到,老远就是一股香精加辣油的味。”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里,记者果然闻到了浓重的辣条味。然而,记者走近才发现,厂门口挂的牌子是一个服装厂。

    几经周折,记者进入厂区。厂房门口散乱地堆放着废弃的锅炉和水管,一口硕大的铁桶里,散发着奇怪气味,红黄色黏稠液体已凝结成块,墙边的小桶里还残留着黑色泥状物。紧挨辣条厂库房的拐角,居然还有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厂,一名工人正在给玩具滑梯喷漆,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不时飘进辣条厂库房。临近中午,不时有女工从辣条厂进出上厕所。紧邻厂房的蹲式厕所里,遍地污水横流。

    从厕所出来后,他们未作任何消毒,一溜烟地跑进生产车间,甚至连手都没洗就直接回到工位上。几乎没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都是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由于长时间接触辣条,双手被浸得泛着红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现红肿甚至溃烂,缠着颜色各异的布条继续工作。

(来源:杭州网)

材料三:暗访发现

    调查发现,早在2011年5月,河南省内53家辣条生产企业的不合格产品全部被北京市食安委下架。然而,为躲避执法,一些企业或改名,或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非法生产,并形成了利益链条,阻挠监管部门执法,加大了监管难度。同时也和部分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或不作为有关。

    记者来到尉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希望执法人员能与记者一同前往实地查看,但却遭到了主管副局长张鹏的拒绝。可就在记者离开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到五分钟,蹲守在“神秘”工厂附近的另一组记者,就看到一辆郑州牌照的越野车开进了这家食品厂院内。仅过了十分钟,徘徊在空气里浓郁的辣条味就悄悄散去,屋后嘈杂的机器声也瞬间安静。3日下午4时许,记者致电尉氏县质监局负责人询问检查情况,该负责人称马上要开会,迅速挂断电话。随后,记者又陆续拨打了该局另两位食品安全监管负责人的电话,都说“你打错电话了”。

(来源:人民网)

材料四:校园调查

某中学某班学生迷恋辣条的原因调查

原因

百分比

零花钱太少

18

班上的同学都在吃

95

味道鲜美有瘾

26

辣条危害认识肤浅

86

家长教育孩子认识辣条危害的方式及效果调查

追慕先贤风骨 

同学制作范仲淹诗文资料卡,请你参与下面的研讨。

范仲淹主要生平经历表

经历

诗文摘录

27岁

苦读及第

公生二岁而孤。既长, 去之南都, 入学舍, 扫一室, 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 人所不堪, 而公自刻益苦。

(选自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27岁

任职参军

公为广德参军, 日报其狱 ,  与太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公, 公未尝少 , 归必记其往复辨论之语于屏上。比去, 至字无所容, 贫止一马,鬻之, 徒步而归。

(选自宋·汪藻《范文正公祠堂记》, 有改动)

30岁

被贬出京

答梅圣俞灵乌赋 (范仲淹)

危言迁谪向江湖, 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 吉凶何恤赋灵乌。

51岁

守备边防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青涧城,□营田,□废塞, 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⑨,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 贼不敢犯。

(选自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有改动)

57岁

贬官邓州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选自《岳阳楼记》)

【注释】①狱:案件。②鬻(yù):卖。③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针砭时弊,被贬出京。梅尧臣(梅圣俞)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灵鸟:能预言吉凶的乌鸦。④危言:说正直的话。⑤放意:纵情恣意。⑥道:路上。⑦恤:忧虑。⑧大顺:城名,即大顺城。⑨隳(huī) :毁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