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
(3)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件
(4)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人物
(5)土地改革时所依据的法律文献
(6)列举两项“一五”计划时在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举一反三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下面是一段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48年10月1日,刘少奇在开国大典上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次巨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过长时间的变法运动实现的,第二次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秦国实行的商鞅变法对当时社会制度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发生的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第三次社会转型时期,中国进行的三大社会改造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第四次社会转型时期,适逢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课前、课中、课后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前、课中、课后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前、课中、课后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