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①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镉量超标再次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镉大米”危机瞬间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抽检自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约有10%的大米镉超标。
        ②“镉大米”,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开采这些矿时,含镉工业废气扩散并自然沉降,蓄集于周围土壤中。即使距离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入农田,污染粮食。镉也存在于一些化学肥料中,特别是磷肥中含量较大。如果过度使用磷肥,植物无法全部吸收消化,镉就会吸附到大米当中去。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约在0.1-2.9mg/kg,而美国为7.4-15.6mg/kg,澳大利亚则为18-91mg/kg。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的优质磷被出口,而进口国外的劣质磷,导致中国土壤中的镉含量升高,从而产出镉大米。灌溉水污染是最具威胁的一种,其杀伤范围和力度都非同小可。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遇到雨水,矿砂中的镉会随着雨水游走,污染了水源。用污染水灌溉农田,镉就会通过土壤进入粮食作物。
        ③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④普通百姓虽然无法从肉眼上识别哪种大米镉超标,但只要购买大米时,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就可减少镉中毒。同时提倡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居民,适当增加主食品种以降低风险。另外,多吃海产品、豆类等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都可以降低人体对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1)、请分别概括文章③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请根据第②段提供的信息,用四字短语依次说明镉大米形成的另外两个原因
开采矿业→                     →                          。

(3)、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⑦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⑧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⑨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晒月亮

丁立梅

    ①乡村的夏夜是丰富的,最丰富的,莫过于月光了。

    ②那真的是一泻千里漫山遍野呀,奶油样的,听得见汩汩流动的声音。远处的田野、小径,近处的树木、房屋,都开始了月光浴。白天的喧嚣与燥热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植物们在月下甜蜜地呼吸,脉脉含情。虫儿在叶间欢天喜地唱着歌。露珠儿悄悄滴落,沁凉的,清香的。这个时候的乡村,格外宁静。

    ③竹床,长凳,门板,被早早地搁置到苞谷场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村人们都聚拢过来纳凉。人人手中一把蒲扇,坐着或躺着。风从这边吹过来,从那边吹走,月光的羽毛飞起来。这个时候,再坚硬的线条,也会变得柔软。

    ④小孩子们可以缠着大人讲故事。我们最喜欢缠的人是邻居二伯,他仿佛有一肚子的故事。二伯长相挺“凶”,一脸麻子,还瞎了只眼。平时一个人过,住在两间草棚里。大白天我们看到他,都绕道走。但到了月亮的晚上,他的脸上,却奇迹般一片柔和,甚至有些慈眉善目,我们都不再怕他。

    ⑤二伯见到我们缠他,颇为得意。总是卖关子似地轻咳一声,再咳一声,说,从前哪。然后就停顿下来。我们急啊,追问,是从前有只狐么?二伯笑着不吭声,只把那一把破蒲扇摇来摇去,像拈花而笑的佛了。

    ⑥于是有聪明伶俐的孩子,赶紧上去帮他扇扇子,还有的孩子去帮他敲背。他很是享受地微闭着眼,笑对其他人语,谁说我无儿无女的日子不好过的?瞧瞧,我有这么多孩子呀。大家便哄笑,说,你好福气。

    ⑦月亮饱满,像怀了无限甜蜜的女子,深情款款。二伯的故事讲开了,是我们百听不厌的狐故事。故事自然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从前,说有一个赶考的书生,在半路上救了一只掉进陷阱的狐,那是只成了精的女狐呀,一下子爱上书生了,就一路尾随了书生去赶考。就要赶到京城时,书生突遇强人,遭到抢劫,差点丢了性命。狐便化成女子,日夜悉心照料他。书生伤好后,就和狐结成了失妻。后来,狐妻助书生考上了状元。

    ⑧故事说到这儿,很圆满了。我们满足地叹气。星光下,我们想像着那只美丽的狐狸,希望自己也能遇到一只。或者,自己就是那样一只狐狸。

    ⑨一旁的祖母,蒲扇在手上摇得可有可无,眼睛,早就闭上了。我们这才发现,已是下半夜了,木板床上有鼾声响起。月亮渐渐偏西了,是情深意长的一个回眸。我们的眼睛也不争气地粘上。母亲用扇子轻轻拍我们,该回屋睡去啦。邻居二伯显得意犹未尽,说,明天再来听二伯讲故事呀,二伯一定给你们讲一个更好听的。

    ⑩我们打着哈欠,嘴里面应着好,一脚高一脚低地往屋子里走,披一身一肩的月光。回到屋里,人刚一沾上床,就进入梦乡。梦里,摇晃着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下,跑着一只漂亮的狐,白色的毛,雪一样的……

    ⑪多年过去,故乡的月亮一直在我的心头亮着,我找不到很好的词汇来描述它。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里偶然看到“晒月亮”这个词,一下子像遇到知己般的,故乡夏夜里那明晃晃的月亮,原是供我们晒的呵。

阅读卢树盈的《送你一把草》,完成下面小题。

    ①蛮塔村有一个低保户,扶贫干部过了一拨又一拨,就是没有人能够把他扶起来。这个低保户叫老郭,是一个老光棍。他就是懒,什么也不想干,就靠着低保金过日子。

    ②这天,市里来了一个扶贫干部,三十出头,穿着很嘻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他进了老郭的小院,直皱眉头。里面杂乱脏,无处下脚。

    ③老郭看到扶贫干部后面跟着一个扛摄像机的人,马上就兴奋起来。以前的扶贫干部来,带着小鸡、小鸭、小鹅、小兔,都想让他勤劳致富。结果这些小动物养大,都进了老郭的嘴巴。这次得目标大点,要头小牛,不用喂养就可以宰杀了吃牛肉。

    ④扶贫干部让老郭叫自己“小伍”,并一口气答应了老郭的要求。巡视屋内屋外一番后,小伍对着摄像机夸下海口:一年让老郭脱贫,两年让他进小康,五年让他致富。这些话老郭听了无数遍,心想又是扶贫干部在作秀。

    ⑤几天后,小伍来了。身后没有记者,也没有小牛,他只拿着一把草。老郭有点失望,热情的脸马上变得冷若冰霜。小伍嬉皮笑脸地说:“郭大叔,你要养牛,先种草。如果你种上一亩蒲草,我送你一条发财牛。”看来这次的扶贫干部不简单。老郭哭笑不得地看着这把草,敷衍地点了下头,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⑥第二天,小伍就拉来蒲草苗。老郭本想偷懒,在自家的水田里随便种点蒲草,剩下的蒲草苗卖给别人。可小伍不走,跟着老郭种蒲草,晒得全身发黑。老郭不好意思偷懒,只能硬着头皮干。

    ⑦蒲草苗施足了肥料,在水田里疯长。可小伍到了九月才来,仍然不见小牛,只告诉老郭把草割了晒干,就把小牛送来。遇到这样较真的扶贫干部,老郭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收割蒲草。小伍仍没走,陪着他收割蒲草,等到晒干,装进屋子才离开。

    ⑧老郭得意地等小伍送来小牛,他想着喂完蒲草,就宰牛吃肉。结果却只等到了小伍的电话,他着急地让老郭帮他谈了几年的女朋友找一双植物染色、手工编织、花色好看的拖鞋。承诺只要女朋友满意就马上送牛来。

    ⑨老郭生气了,小伍这不是变相地问自己要贿赂吗?可一想到自己一屋子的蒲草等着喂牛,便压住了火。一想到蒲草,老郭突然眼前一亮,年轻的时候,他可是蒲草编织能手。干脆给小伍的女朋友编一双拖鞋,贿赂一下小伍。

    ⑩老郭赶紧挖了些红茜草,捣碎,加入明矾发酵后,得到了红色染料。再把蒲草放下去染红,晾干,就得到了红色蒲草。他花了一天时间,按照商店里最流行的样式,用蒲草编织了一双女式拖鞋。小伍接到老郭的电话,喜滋滋地来了,拿着拖鞋就急匆匆地走了。

    ⑪一个月过去了,小伍才过来,可仍不见牛的踪影。小伍笑嘻嘻地拿出一百元钱和一张禅语窗帘的照片,说拖鞋女朋友非常喜欢,并央求老郭为丈母娘编织照片上植物染色的窗帘,承诺只要丈母娘满意,马上送钱送牛来。

    ⑫这禅语窗帘,样式新颖,有五种颜色,还有花鸟,编起来肯定费心思。可想到既有牛又有钱,老郭只能埋头苦干,足足花了一个多月功夫才完成。小伍把这比照片还古朴耐看的窗帘放进车里,急匆匆的走了。

    ⑬小伍拿走窗帘后,居然一个月没有露面,电话也打不通。老郭想起自己一个月的心血,一气之下跑到镇长办公室举报。镇长说小伍去日本考察了,等他回来一定给老郭一个交待。

    ⑭这天,老郭正呆在家里郁闷,小伍挎着一个大包急匆匆赶来,将一叠钱拍在桌上,喜滋滋地说:“这是禅语窗帘的三千元钱!”说着又递过一张地毯照片,问老郭会不会编织蒲草地毯。老郭冷笑:“你太小瞧我了。我家祖上五代都是编织蒲草的,有独特的植物染色技术,秘不外传的编织手法。不过让我编,得先给订金。”小伍激动地从大包里拿出一万元钱递给老郭:“如果你编织得好,还会有很多订单。”

    ⑮老郭愣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⑯“在我参加精准扶贫活动以前,详细地了解过你。你是民间艺人,有工匠精神。我早就结婚了,为了给你的蒲草编织物找销路,才骗你编出样品。我拿着样品跑遍大江南北,还去了日本。你的手工编织很受欢迎,这不还接到了地毯订单呢!”看着老郭惊愕的眼神,小伍继续兴奋地说:“郭大叔,为了不让你的编织技法失传,我还准备给你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我们的蒲草编织业发扬光大……”

    ⑰老郭的眼眶湿润了。他告诉小伍,他只是一个蒲草编织的匠人,常常被人瞧不起。年轻时,媒婆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条件一般,说话可气人了,说老郭这种穷鬼,就是瞎子都不嫁给他。就这样,老郭自暴自弃,变得懒惰了,手艺也不想做了。

    ⑱小伍握着老郭的手,坚定地说:“郭大叔,不管别人怎么打击,人穷可不能志短啊!我这个小扶贫干部扶‘智’,更要扶‘志’!现在我已经交给你了一把草——咱凭手艺吃饭,靠勤劳致富!”

    ⑲看着小伍信任殷切的眼神,老郭狠狠地点点头,大踏步走向那间蒲草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36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一杯水的温暖

王生文

⑴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段。

⑵毒辣的日头悬在半空里,炙烤着大院里的一草一花,水泥路白亮亮的,反射着刺眼的光,没有一丝风,没有一个人走动。整个院子像中暑了,蔫头耷脑地躺在烈日下。

⑶谁也没有想到,一辆运水的人力三轮车碾压着自身的影子,踏进院里来了。三轮车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行进着,在宿舍楼前停下了。

⑷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淋漓的汗水漫流在黝黑的脸上,浸湿了上身那件灰色的衬褂。他扯起搭在肩上的毛巾,囫囵擦了一把汗,便从车袋里摸出一个装饮用水的瓶子,摇了摇是空的,就又放回去了。水没喝上,中年人有点失望,但也就是一瞬间,他抬起头,眯着眼望了望,迅即从车上搬起一桶水,扛上肩,往宿舍楼里走去。

⑸原来,他是来给住在楼里的人家送水的。

⑹攀上,跨下,中年人搬着一桶又一桶的水往楼里送。几趟下来,他想喝杯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可是那些人家都只是从透着冷气的门缝里塞给他五元钱,就让他把水放下了,他连讨杯水的机会都寻不到。总算只剩下一桶水了,并且还是二楼的,他算计着送完这桶水踏着空车回去,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喝上水了。一想到马上有水喝,脚下又有劲了。

⑺门铃一响,不想这回门全打开了,是一位大妈,看见中年人连声叫道:“哎哟,看把你热的,快进屋来歇歇!”

⑻中年人放下水,看了看自己的模样,不好意思往屋里走,大妈见状,一把把他拉了进来,光洁的木质地砖上,留下了几个脏兮兮的脚印。

⑼大妈赶紧挪过一台风扇,凉爽的风顿时源源吹向中年人。

⑽“师傅,今天怎么是你送的水?”大妈问。

⑾“听说跑这路的顾不过来,我是他们临时叫来的。”

⑿“是的,都打电话要水,能顾得过来嘛。”大妈说这话时,已将一杯水递到了中年人面前,可是中年人没有接,问:“大妈,您家有一次性茶杯吗?”

⒀“……”大妈望着中年人,有些疑惑。

⒁“大妈,我患过肺结核。”

⒂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说:“不必顾忌,没事的,你快喝吧,是温水。”

⒃中年人接过水,脖子一仰,干了。一杯温水下肚,他感觉舒坦多了,就返身从门口把水提进来,拆了封,装到饮水机上。大妈也就让中年人帮着装水,等他装好了水,掏出五元钱来给他。中年人收了钱正要离去,大妈又叫住了他,让他等一等。

⒄大妈去房里取回几盒药来,对中年人说:“这是进口药,专治那病的,你拿去问问医生,要是行就服了吧。记着,那病要根治,一旦复发就有些难了……”

⒅大妈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异样,中年人不解地望着大妈,大妈将药塞进他的手里,又说:“拿着吧,我女儿从国外寄来的,都是上好的药,只是……我家老头……他自个耽误了……”

⒆中年人明白了,心里难过起来,两眼一润,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像个孩子似的站在大妈的面前,好一会才说:“大妈,您老人家今后要是有力气活,就打我电话!” 

⒇踏车回去的时候,中年人感觉腿脚都是劲,日头好像减了几分威力……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0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窝囊”的父亲

张正直

①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大家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②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流泪。小时候,我是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天天逃学。每到年终,父亲总是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邻家的孩子捧回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我总是两手空空地回家。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年终考试,我的数学考了个“大鸭蛋”,语文也不及格。班主任老师怕我拖了班里的后腿,劝我留级;而学校勒令我不用去上学了,让家人前来办理转学手续。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他顿时惊呆了。继而,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起了旱烟。

③第二天,父亲提着一篮鸡蛋领着我来到了校长家里,任凭父亲磨破嘴唇,可校长还是坚持让我转学。校长劝我们回去。这时,令我终生为父亲感到屈辱的一幕出现了:父亲“扑通”一声跪下,流

着泪说:“您就看在我这张老脸的份上,将我这娃留下吧!下学期他拿不到三好学生奖状您再开除他行吗?”

④父亲这一“壮举”,虽然使我免遭转学的厄运,但那时的我却认为父亲给我丢尽了脸。父亲下跪的事很快就像长了翅膀,传遍整个校园,我成了人们嘲笑的“跪读生”,那一段时间我发了疯似地学习。但年少的我不感激父亲,认为父亲是个“窝囊”透顶的人。

⑤第二年,当我把平生获得的第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交给父亲时,他竟像喝醉了酒似的,在那间巴掌大的小草房里转来转去,对母亲不停地唠叨着:“贴在哪里好呢?”最后,父亲决定贴在他炕头的墙上。父亲用图钉摁好后,反复摸着我的头问:“山子,什么日子你的奖状能把这面墙贴满呢?”

⑥以后的岁月里,我每年都能带回几张奖状,父亲总会庄重地一一贴好。土墙上的奖状,成了那两间穷得连一张年画都没有的小草房里唯一的风景。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总是把人领到那面墙前“参观”,摇头晃脑地给人家念上几张。有时还拿到村上去向人家炫耀。父亲的这些“表演”,使我感到滑稽可笑。

⑦高一那年,我在全县语文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当我将奖状交给父亲时,一向不善言辞的父亲竟像着了魔一样疯疯癫癫地跑到街上到处吹牛:“我儿子考了全县第一名,将来绝对能考上大学。”“别吹牛了,难道你忘了为儿子下跪的事了?”有人趁机揭父亲的疮疤。“我儿子有这个奖状为证,你儿子有吗?”父亲不服气,举起奖状和人家吵起来。想不到一生谨慎、胆小怕事的父亲,这次竟和人家动起武来。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人打架。老实的父亲被人打得肋骨折了几根,最后住进了医院。

⑧事后,我不但不同情父亲,反而认为父亲是自作自受。

⑨待父亲出院回到家后,我多年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吼道:“你往后不要再这样丢人现眼了行不行?你被人家打成这样,还不都是你吹牛惹的祸!”父亲低着头一声不吭,那表情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我越说越气,随手从墙上撕下几张奖状,撕得粉碎。这时,我发现父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⑩第二天,令我惊异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昨天被我撕碎的奖状又被人一点点地粘了起来,重新又被人贴在原来的位置上。我心想,父亲“窝囊”了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大概是借儿女的奖状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吧!

⑪数年后,我成全了父亲的愿望,考上了大学,父亲收集奖状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待我参加工作后,那面黑乎乎的土墙已被父亲用花花绿绿的奖状和证书贴满了。每当看到这面土墙,我就想,这些年来,父亲辛辛苦苦地摆弄这些奖状到底为了什么?我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有点心理变态。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我才真正对父亲有了些了解。

⑫但真正使我认识父亲的,却是家里发生的那一场火灾。

⑬据母亲讲,那场火灾是因为邻家的孩子玩火,不小心点着了自家的房子,我家的房子也跟着遭了殃。当时,父亲刚从田里回来,二话不说,扔下锄头,便闯入了那两间烈焰腾腾、浓烟滚滚的小草房里。母亲和周围的邻居都惊呆了,都在想:窝囊了大半辈子的父亲怎么会突然这么勇敢、果断?难道这几间破屋里藏着比他生命还重要的宝贝不成?

大约过了八九分钟,父亲满身是火,摇摇晃晃地跑了出来,一双胳膊紧紧地护着胸口,好像怀里揣着一件稀世珍宝似的。就在父亲跑出来没几步,忽然身后“轰隆”一声闷响,那两间草房惨然倒下,父亲也昏厥过去……当母亲小心翼翼地挪开父亲那双瘦骨嶙峋的胳膊时,发现父亲怀里揣着的竟是一摞发黄的奖状——那是我从小学到今天获得的全部荣誉。

⑮我永远忘不了在医院见到的情景。父亲昔日那浓浓的眉毛,稀疏的头发,乱蓬蓬的胡子全烧焦了,身上也被烧伤了多处,原来的肺病更重了,不停地咳嗽。他睁开那双苍老的眼睛,慈爱地注视着我,用微弱但坚强的声音告诉我:“山子,你的那些奖状一张也没烧着,待我们房子盖好后再重新贴上……”

⑯我的眼泪掉了下来。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儿子本身就是父亲的作品,儿子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分进步,都是贴在父亲心头的奖状,儿子的成功就是父亲终生渴望、梦寐以求的莫大荣誉。

⑰这时我才明白,父亲原本并不“窝囊”,为了儿女的前途,那父爱何计生死荣辱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