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4年甲午战争:救亡图存的起点
近代自美国的佩里利用武力敲开日本的国门之后,日本人得以重新认识世界,对西方文明的拜服,促使其决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上全面学习西方。……
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让日本“赌博式”的侵华计划得以奏效,沉重的割地、赔款条约成全了日本的快速崛起,也成为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此为节点的60年,“驱逐日寇、抵抗侵略”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主旋律。日本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侵略者后,其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材料二    1954年再逢甲午:走向复兴的开端
1954年甲午年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走向复兴的真正开端。
……这部由毛泽东亲自挂帅、参加讨论人数达1.5亿(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宪法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等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的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法治国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材料三    2014年又逢甲午:由富到强的节点
2014年又逢甲午年。因为特殊的年份和敏感的钓鱼岛争端,日本不可避免地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对象。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和自我“刮骨疗伤”的改革勇气,已经注定了我们的使命任务不能也不会再局限于“战胜日本”。然而,随着美国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右翼势力迅速抬头、在扩军修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让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日本”。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义甲午年,怎样规划好今后60年的建设蓝图,需要我们对自身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对日斗争方针和国际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上均摘自孟祥青《三个甲午年  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是指什么改革?举例说明日本“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宪法的地位和意义。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我国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海关,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1854

上海

1862

厦门

1902

秦皇岛

1859

广州

汉口

1904

长沙

1860

汕头

1877

温州

1907

满洲里

1861

福州

1896

沙市

齐齐哈尔

宁波

杭州

哈尔滨

天津

苏州

长春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材料三

中国海关捐款情况表

1931年12月

海关华员联合会捐助马占山军饷银1000元

1932年-1933年

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先后7次为东北义勇军捐献银元2203元

1933年2月-1936年

海关俱乐部与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发起“海关华员爱国捐活动”,共收到爱国捐银元和法币75万元。

1938年9月-1939年2月

东海关所属龙口分关逐月将税收60%交于八路军作为军用经费,共计捐款国币82321.091元。

——摘编自中国海关博物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