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
(3)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举一反三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文汇历史】

材料一:某条约签订后德国国内反应

一军人:“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这个条约侮辱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一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一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约毁掉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图说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聚焦现实】

材料三:2016年8月15日,在靖国神社门口的广场上,又开始出现靖国神社参拜或凑热闹的日本人迄今,靖国神社前的那支队伍并不代表日本的变化方向,而是安倍晋三成为日本首相后的日本政府自民党安倍政权主张行使集体自卫权、要对宪法做出扩大性解释,更要修改宪法。68年的和平,是几代日本人亲自经历了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和平,日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走到了经济规模四十余年雄踞世界第二。但今天的日本,在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失落以后,政治家找不到振兴经济的新思路。经济在倒退,日本走向保守,不少舆论希望在过去的战争光环中找到出路。认为二战前的战争是日本的“自卫”战争,或者是日本对亚洲的“解放战争”,这样的舆论在今天的日本依旧有着较大的市场。自明治维新后,为了“解放战争”“自卫”战而死去的日本军人,才是值得“崇敬”的对象。日本舆论并没有真正去反省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的沉重灾难,在日本对外战争性质问题上很少作明确表态。在国家层面上,日本与德国不一样,日本继承了战前的天皇制,国旗军旗沿用战前的标识,后来重建的战舰等继续使用战前被美国炸沉的军舰名称。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材料二: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下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材料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