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片段,回答问题。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限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②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③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④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⑤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⑥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⑦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⑧父亲赶紧走去……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⑨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⑩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⑪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时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⑫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1)、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

(2)、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终于”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板蓝根和预防禽流感
自有地方政府称板蓝根可以预防H7N9禽流感以来,板蓝根冲剂在各大药店卖得很为火热,甚至出现有的药店断货的局面。
【专家的看法】
广东省防控H7N9禽流感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板蓝根对人感染H7N9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全世界都还没什么研究。我个人不建议盲目服用板蓝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教授胡素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板蓝根属于偏苦寒的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但现在正处于春季,也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如果此时过多食用偏寒凉的食物等,反而有碍于阳气生发,一定程度上会耗伤阳气。因此,不要将板蓝根认为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而不加节制、不辨体质地滥服。
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医教授王彦晖:传染病的防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医疗专业人员尚未弄清楚病毒的本质前,就说板蓝根能预防H7N9是站不住脚的。
【网友的反应】
网友“hello”: 今早去门口药店,只剩最后一包板蓝根啦,现在北京的药店有脱销趋势,反正钱也不多,宁可信其有用,也不能不信啊,还好价格没变。
网友“扛锄下田间”:非典来了喝板蓝根,感冒来了喝板蓝根,禽流感来了喝板蓝根,H7N9来了还是喝板蓝根。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十年病毒都换届了,板蓝根依旧。
网友“爱家”: H7N9来袭,板蓝根又成了“万能神药”……公众懵懂的原因多半是科学知识的姗姗来迟,然而,很多情况下科学知识总是姗姗来迟。
【媒体的评论】
H7N9禽流感:何必着急推广“板蓝根”
面对可能的病毒疫情,医学人士和卫生部门的确应该积极为大众提供一些避免感染的方法,但这应该建立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上,而不是以一种类推甚至是有病乱投医的态度,给人们提出一些还没有得到证实的方法。事实上,病毒世界虽然多变,但其传播却有着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我们国家,经过非典,我们的公共卫生水平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H7N9病毒来了,虽然具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从自身做起,注意公共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开H7N9病毒的侵扰。 ——《新京报》
何时不再纠结要不要买板蓝根
买不买板蓝根,看似小事,却折射出医疗保障安全感的问题。近半数网友会买,是担心板蓝根果真有效,可到时候政府却不能保障供应,市场价格必然节节攀高。2003年“非典”时疯抢板蓝根和醋,仍然让大家心有余悸。
买不买板蓝根,其实只是敏感时期检验医疗保障安全感的特例。用充分的医疗保障,消解人们的后顾之忧,这是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应有之义。这些,还包括大病保险、特殊疾病免费治疗等其他医疗保障措施。医疗若能保障百姓,就会化解人们对疾病的恐惧,让人们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中原网·新闻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骑马

莫泊桑

    这可怜的一家人,仅仅靠丈夫海克托在海军部当科员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结婚之后,添了两个孩子,原来甚为拮据的日子,变本加厉,演化为寒碜、自惭形秽、却又遮遮掩掩的生活,那种破落贵族仍硬撑门面的尴尬生活。

    这一家子一直在清苦的重压下喘息,平时从来没有什么休闲活动,只有在星期天去香榭丽舍大街溜达溜达,或者清淡季节有同事送来赠券时,到剧场去免费看一两场戏。

    可是,这一年快到开春时,科长委派他办了一桩额外的差事,因此,他得到了三百法郎的特别奖金。

    这笔钱拿回家后,夫妻俩讨论了许久,决定用这笔钱带全家到乡下去玩,并在那里举行野餐。

    “我保证,”海克托大声说,“只此一回,下不为例,这次我要为你、孩子和女佣,租一辆四轮大马车,而我自己,租一匹马骑着去,这对我的健康有好处。”

    整整一个星期,全家对这次计划中的郊游,谈论个没完没了。

    海克托每天晚上从办公室回来,就抱过大儿子,让他骑在自己的腿上,使劲地将他颠得一上一下,对他说:“喏,下星期天郊游时,你老爸就要这么骑着马跑。”

    于是,小孩也就整天跨在椅子上,拖着椅子满客厅里跑,嘴里喊道:“这是爸爸在骑马。”

    女佣一想到男主人将骑着马伴随马车而行,则以赞赏膜拜的眼光看着他。每顿饭她都听他大谈骑术之妙以及他当年在父亲庄园里英勇驭马的经历。

    他兴高采烈地搓着双手,一再对妻子吹嘘说:“要是给我一匹烈性子的马,那我才高兴呢,你就瞧我怎么骑上它吧;只要你愿意,我们从布洛涅森林回来时,可以走香榭丽舍大街。那一定很露脸很神气,要是能碰上部里的同事,那就最好不过了,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叫那些上司对我刮目相看。”

    郊游那一天,马车与马同时来到家门口。等大家都在车里坐定之后,他查看了一下马鞍的肚带,而后,脚踩一只马蹬,纵身一跃,坐落在马背上,那畜生一感到背上有重负,便蹦跳了起来,差一点把这位骑士摔了下去。

    海克托不胜惊慌,好不容易才把这畜生稳住。这一行人马终于上路了。

    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他。他策马小跑,在马背上大起大落,屁股还没有落鞍,就又往上一纵,像要蹦入空中。有时,他又似乎要匍匐在马颈上,两眼直视前方,面部肌肉紧绷,面色煞白。

    马车的颠簸、欢乐的气氛与清新的空气,使得两个小家伙兴高采烈,发出阵阵尖叫。海克托远远地回过头对妻子说:“别让孩子们这么尖叫,否则马一狂奔,我就会失控。”

    一家人在维西奈树林的草地上用了午餐后,按照他们事先的决定,一行人马经由香榭丽舍大街打道回府。

    刚过凯旋门,海克托的坐骑突然又亢奋起来,它穿过车流,朝着马厩的方向,急速奔跑,海克托使尽全身解数进行驾驭,但无济于事。

    家人坐的那辆马车被远远抛在后面,快到工业宫时,那牲口眼见前方道路空阔,便向右一拐,狂奔起来。这时,正有一个穿着围裙的老妇人在过马路,她慢吞吞地迈着步子,恰巧挡住了海克托全速飞奔而来的去路。骑士无法控制自己的坐骑,将她撞个正着,她一连翻了三个跟头,滚到十步开外,摔得衣衫凌乱不堪。

    海克托闯祸了。

    在警察局里,他只对事实作了简单的说明,通报了自己是海军部的科员,名叫海克托。然后,大家就等候着受伤者的消息。打听消息的警察回来说老妇人已经恢复知觉,但她说自己受了内伤,感到很难受。她是一个替人料理家务的女佣,六十五岁,名叫西蒙大妈。

    海克托跑到药房,只见那老妇人躺在一张椅子上呻吟,两手一动也不动,面部毫无表情。两位医生仍在为她查伤,胳膊腿都没有骨折,但恐怕有内伤。

    他回家,见妻子正泪流满面地等他,他安慰说:“没有什么要紧的,再过几天,西蒙大妈就会疾愈的。”

    第二天下班后,他去探看西蒙大妈的病情,见她正在喝浓香浓香的肉汤,显得很心满意足。

    “喂,怎么样啦?”他问。

    她答道:“哎哟,我可怜的先生,没有半点好转,我觉得是毫无希望了,没有任何起色。”

    医生说,还得观察观察,因为,说不定会有某种恶化。

    于是,他又等了三天,再去看时,老妇人满面红光,双目有神,但她一看见海克托,就呻吟起来:“我动不了啰,可怜的先生,我再也动不了啰,看样子,我就这么残废了,一直到死。”

    海克托背上打起一阵寒战,他询问医生,医生举起双手,表示无可奈何:“有什么法子呢,先生,我也不知道。只要我们去抬她,她就大叫大嚷。就连挪动一下她的坐椅,也要尖声惨叫。”

    老妇人在一边听着,一声不吭。

    又过了一周,两周,一个月,西蒙大妈仍然没有离开她的靠背椅。她从早到晚,吃不停嘴,越来越发福了。

    海克托不知如何是好,他每天都来,每天都见她过得心安理得,她总这么平淡地对他宣称:“我这辈子是动不了啦,我可怜的先生,我是动不了啦!”

    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妻子总要焦急地问他:“西蒙大妈怎么样了?”

    每次他都绝望而沮丧地答道:“还是老样子,一点儿也没变!”

    他家已雇不起女佣了,只得将她辞退。他们更加缩衣节食,即使如此,那笔额外的奖金全都补贴家用花光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