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赵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秦王怫然怒                        ②赵伐燕               

(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挺剑起蚌合箝其喙 B、公亦尝闻天子怒乎渔者得而并擒 C、唐雎曰苏代为燕惠王曰 D、今日是也今日不雨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4)、唐雎、苏代二人都最终使对方放弃侵略欲念,但使用的方法不同,试简要说说。

(5)、请写出【乙】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火光
                                                                                                          柯罗连科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的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黢黢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
       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划起来。
     “远着呢!”
       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就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这些黑夜的火光有着自己的特点: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这么远……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 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浆……
       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注]①柯罗连科: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屡遭沙皇反动当局的打击迫害,曾被流放到荒僻的西伯利亚整整六年。       

古诗文阅读

【甲】

浣溪沙

北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颖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③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望,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 , 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 , 公乐也。一山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建构。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末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