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所有征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上级指令执行。───列宁《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革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实行交换。───前苏联文件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列宁在什么背景下实行的什么政策?

(2)、这两种政策从内容上看有何不同之处?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举一反三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立与整个资本主义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那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的这个政策指什么?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材料三: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从保卫家园到攻克柏林,2700万苏联军民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英雄的苏联军民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胡锦涛主席会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的讲话》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是如何评价苏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列举苏联沉重打击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事实各一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