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材料一: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材料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作担保。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外国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回答: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材料一: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于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集中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在和约上字”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域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材料二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并且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二次北伐,实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