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届重庆市重庆一中九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重庆一中初三年级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
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 , 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2】
丙同学:NaOH,Na2CO3   丁同学:NaOH,Ca(OH)2     戊同学:NaOH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该小组同学向溶液B中继续滴加(填化学式)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再将滤液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举一反三

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1)向盛有40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 {#blank#}1{#/blank#}的现象。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无色。蒸干溶液得到5.85g固体,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blank#}2{#/blank#}。

学生对于所加盐酸是否过量提出了疑问,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2)为了验证其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镁条

{#blank#}3{#/blank#}

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过量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有同学触摸到试管外壁,感觉有温度变化。小组利用数字传感器得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3)同学们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 {#blank#}4{#/blank#}。

(4)查阅资料得知,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已知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

①P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离子数 {#blank#}5{#/blank#}N点(填“>”“<”或“=”)。

②M点表示 {#blank#}6{#/blank#}。

(5)交流与反思:

a.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 {#blank#}7{#/blank#}。

b.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性、产物、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