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实验材料:2只发育良好的白鼠,甲乙两试管,新配置的斐林试剂。试验步骤如下:
第二步:甲试管:取摘除胰脏的白鼠的尿液;
乙试管: ;
第三步:甲乙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
实验现象:甲试管:。乙试管:。
实验结论: 。
胰岛素分泌 | 胰岛素受体 | |
Ⅰ型糖尿病患者 | 不足 | 正常 |
Ⅱ型糖尿病患者 | 正常 | 不足 |
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糖尿病模型组(6只) | 乙:正常组(3只) | |
饲喂 | 高糖、高脂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喂养4周 | 普通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 |
处理 | 静脉注射30%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诱导剂) | 不做处理 |
采血 | 3天后空腹采血,以后每周采2次,连续12周 |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
处理 | A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一定量的干细胞悬液 B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不做处理 |
采血 |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
(1)实验中对照组是{#blank#}1{#/blank#} .
(2)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blank#}2{#/blank#} 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3)实验中主要监测血液中四项基本指标:①{#blank#}3{#/blank#} 、②血脂、③{#blank#}4{#/blank#} 和C﹣肽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4)血液中C﹣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依据.1分子某前体蛋白在细胞的{#blank#}5{#/blank#} 处合成后.通过内质网以小泡形式运输到{#blank#}6{#/blank#}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③和1分子C﹣肽,然后以{#blank#}7{#/blank#}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5)饲喂12周后,收集乙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中{#blank#}8{#/blank#} ,空腹情况下乙组猕猴仍能使①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体液调节过程是:{#blank#}9{#/blank#} .
(6)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blank#}10{#/blank#} 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组别 |
NO/(μmol·L-1) |
细胞凋亡率/% |
bcl-2/β-actin |
高糖组 |
182.3 |
14.8 |
0.064 |
高糖+氨 基胍组 |
154.2 |
6.8 |
0.082 |
对照组 |
117.3 |
4.2 |
0.101 |
(β-actin: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在各种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