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到它的里面。”
    (a)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纺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钟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安检员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b)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男人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得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竟没收我们的钱。你看看,我早说过你也能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c)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儿子的小指。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了。”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黑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d)他轻轻地咳了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他紧张地回头,却想儿子已经上了火车。于是男人笑了。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1)、下列各项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画线a 句通过肖像描写,表明父亲是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B、画线b句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这样的心理:害怕安检员继续训斥,自己在儿子面前失去做父 亲的尊严,急于带儿子离开。 C、画线c句中“钩勾”的细节描写含义丰富:有凝重的嘱托,认真的承诺,也有无尽的关爱,绵绵的亲情…… D、画线d句表明父亲 原本就知道自己的病情,“游戏”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游戏”的主要内容。

(3)、你认为选文末句父亲“满足和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4)、通读全文,你认为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脸……   ,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⑩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2005年第8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没能燃放的鞭炮

吕善景

正月初八开学,初六早上就要动身。从老家到县城的汽车站,再到菏泽火车站,再到广东我任教的勤建学校。为了生活,一路上上车、下车、等车,再上车,再下车,背着行囊,大包小包,全身疲惫。

说是放寒假回老家过年,阴历24日下午到家,初六就要赶汽车、赶火车,在老家满打满算不足两周的时间。自从父亲十多年前得癌症去世后,母亲都是一个人生活。总想多陪陪母亲,但也只能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了。

初五晚上,我在收拾衣服,装在箱子里。

母亲说:“有现成的馍馍,你带几个,在路上吃。”

“不用了。来时还剩一包火腿肠和两包泡面。在路上再买点就够吃了。”我一边叠着衣服,一边回答着。

“不用担心我,我是老毛病了,我会注意的。你好好工作,对学生好一些。电视上说因为老师,一个学生跳楼了。”

“我从来不打骂学生。”

 “口罩,我洗过了,干了。”

 “包里还有个新的。”

“明天早上,让二稳子用三轮车送你到汽车站,我给他说好了。”

“嗯。”

“每年都要体检一次。咱村的举子,和你一般大,心机梗塞,还没送到医院就不行了。”

……

离别的晚上,母亲就这样唠叨着。

“娘,我们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嗯。明天走的时候,我们家也放鞭炮吧。”母亲有点欣喜地说。

“放什么鞭炮?我又不是去当官,是去打工!”我不知道哪来的气愤,硬生生地把母亲的话怼了过去。母亲立马不再说话。

躺在床上,听得见冷风吹动窗户纸的沙沙声。我没有睡,想必母亲也没有睡。我很吃惊,我竟然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又说话像吃了枪药一样那么冲,母亲一定很难受!我立时感到自己竟是这样的不孝。但我想不明白,离别时为什么要放鞭炮?是想让鞭炮的声响告诉邻居我要去打工吗?是想让鞭炮之声为我壮行吗?是想让鞭炮的爆炸声替我驱邪、希望我一路平安吗?还是想在噼里啪啦的火星闪耀中寄予我来年的生活、工作全都红红火火吗?我想不明白,但总有一个原因令我感动!

天还黑着,能听到远处零星的鞭炮声、犬吠声和公鸡的鸣叫声,风声也似乎大了。

我起床。母亲也起床了。母亲要给我做一碗鸡蛋面,我说不用了,要赶车。我敲开邻居二稳子的家门。二稳子启动三轮车,来到我家大门口。我往车上拎箱子,就要上车走了。

母亲急忙说:“把那挂鞭炮放了吧?”借着堂屋里射出来的微弱的灯光,我看到院子里压水井旁的那颗枯树上,挂着一挂长长的红红的鞭炮!一定是我招呼二稳子时,母亲挂上去的。

我没有想到母亲这样( )!看来,我昨晚反对的话语,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我不再生气,而是平静地安慰母亲:“街坊邻居还在睡觉,把人家惊醒,不好。”母亲虽然没再说话,但我看到她一脸失落的表情……

三轮车在黑暗的小巷里穿行,冷风吹在我的脸上,我不敢回头。三轮车要拐上大路了,我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母亲模糊的身影,还立在大门口的风中!我的热泪立时流下来了,母亲是否也在用棉袄袖子抹泪?我,看不清了……

挂在枯树上的那挂鞭炮,是我心中的痛!

(选自《吕善景散文集》)

阅读

春 雪

    ①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

    ②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栅栏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朗气清,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③这春雪,引起我的喜悦,引起我的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④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一旦等到天暖,我们就要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记不清了,好像是落雪的晚上,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⑤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根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不禁从心头掠过一阵惊喜。我就带着这美好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⑥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奋马扬鞭、冲击向前。

    ⑦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个黑夜,又绵绵落了一个白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使我亢奋。以我的经历、我的性格,我是更爱暴风雪的,谁料今天下午,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为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原来,白杨树干、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风,我静静地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融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妥当,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摘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改)

【军事成就】或许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范仲淹只作为一介文人在朝堂为官,但其实他驰骋过沙场,身为将领,稳定了北宋国泰民安的局面,为人们所传颂。下面请和小语一同更新你对范仲淹的认识。

【甲】宝元初,元昊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作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

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节选自张唐英《范仲淹传》,有删改)

【乙】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闻,富弼时在枢府,议欲诛仲约,以正军法。仲淹欲之。 弼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节选自王稱《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②大范老子:即范雍。西夏战事起,被拜为振武军节度使,掌管延州。③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④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⑤醵(jù)钱:筹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