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初中2021届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水平监测试卷
【技术强国】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制度强国】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
材料二
材料三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促进改平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还有人认为,维新派在超短100天里颁发了200多件法令,且大部分法令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维新派计划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材料一 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曾纪泽等有识之士都强调“变局论”,主张学习西方。李鸿章较早就萌发出变法的意念。他认为,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只有“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李鸿章看到,“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的慷慨陈词感染了奕䜣,他说:“中国之宜谋自强,至今日而已亟矣,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摘编自李青《洋务派法律思想与实践的研究》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汲取、扬弃和超越,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变计”洋务运动要“修补破屋,不使倾倒”,维新变法则要“大变”“全变”“骤变”,要“变体”“变道”,要全面效法“西学”“西政”,采用对中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的立场⋯⋯建立“宪政”国家。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