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 , 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⑪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⑫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⑬“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⑭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⑮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⑯“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⑰“娘,”我哭着说,“我……”
       ⑱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⑲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有删改)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我”的心情
     ①     不舍
       我不小心摔白菜 ②
       老太太挑白菜 ③
              ④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⑤


(2)、文章结尾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通过这两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不少于15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阅读《老王》选段,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较长时间的舟车劳顿,我终于回到了家乡。那天,天空透不出一丝光辉,空中的云,浓而厚,有着模糊轮廓如纤维结构,饱含水分,一片片呈凝聚态如一坨坨吸饱了的纸尿裤上的棉絮。不一会儿,淅淅沥沥的雨便柔和地下了起来。

       午饭过后,雨停了,三叔带我出了村。临行前爷爷一再叮嘱我要听三叔的话,山上虫蛇多,捕猎陷阱多,别乱跑乱逛,以免走丢或发生意外。同时他又嘱咐三叔好好照看我。三叔早已成家立业,见过的世面也多,难免不愿意多听爷爷的叨唠,说:“放心吧,不就去挂个纸扫个墓啊,丢不了。”说完,爷爷递给我一袋子,里面装了扫墓要用的鞭炮、冥纸和几柱香,外加两把伞,三叔则扛着一把锄头。就这样我们开车出发了。

       出村不远,没了水泥路,取而代之的是稀泥浑水的山路。车子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艰难的驶着,给脆弱的泥地留下如刀割般的累累伤痕。泥泞不堪的路使得车轮陷入打滑的困境,看来这天气是无法驾车上山了,我和三叔只好把车停在一旁,徒步上山。

       虽然相聚不远,但山脚下的天气却不同于村里。山被薄雾笼罩,山岚若隐若现。我们拖泥带水的声音在寂静的山中显得格外清亮。越往山里走,雾越发多,山路越发的窄,直到没有了山路的痕迹。我望着眼前的景象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志怪。啊,难道看鬼片看多了?淡定,要淡定,好歹我也是新一代知识青年,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我是去看祖先的!我一边努力说服自己,一边不由自主的拽着三叔的衣角。再往前走,草木越密,荆棘越多,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三叔和我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凭借着往年的印象,寻路来到了祖辈的墓旁。

       一到墓前,三叔就向四周张望,过后,便拿起锄头把墓边的草和灌丛刈去。我走到墓前,凝视着墓碑上的字,从中可以看出清晰的家族脉络。在我看来,三叔锄草必要花费一番工夫,我便在一旁采起了厥条。或许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造出的万物是如此的精致与奇兀,即使在墓山上,厥条也够到了天地万物的灵气,长得愈发长而粗壮。我遍地撒网似的在丛林和墓边穿梭采颉,忘乎所以,殊不知自己身处何地。

       毛雨又密密地斜织着,雾越发大了起来,像层层纱布似的轻垂。看不到三叔,看不穿这浓雾后所隐藏的万物,我只是阵阵感觉到脖领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和沉重起来。我有点急了,我有些后悔独自乱窜。与此同时,我感觉脚边的灌木丛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双眼睛在监视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我,走的越快我越感到背后不安。在我眼中,老墓地是最恐怖和最神圣的地方。这里埋葬着祖先,所以神圣;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怪事,所以恐怖。

       我不断跑着不断回过头张望,然而身后什么也没有。我继续走着,怀着失落的魂魄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告诫自己:亏你是大学生呢?!学了那么久的唯物辩证法哪去了,党不是说了我们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没有神仙鬼怪……真的是鬼片看多了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可是,此时的心理暗示对我而言毫无作用,我心越发急了,咬紧牙关,双脚不听使唤的往前走。越往前,雾渐散。地域慢慢地变得开阔起来,突然,在一小平地旁的树影里闪出一个人,我乍一看,以为是三叔,正当我准备走过去时,他却从一棵树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抿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这声音很熟悉,像是小时候小爷给我吹唱的曲子。我诧异地望着不远处的他:“三叔,是你吗?你也会吹这曲子?呃,还是回家再吹吧。山上吹听得怪可怕的,别招来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他吹着树叶,回头看着我。

       “小爷?!”原来是小时候经常逗我玩的小爷啊。我心里激动极了,连忙跑去和小爷寒暄一阵。小爷和我谈了很多,叫我好好学习,高考考个理想的大学。我笑嘻嘻地凑过去说,我高考完了,现在在上大学呢!

       “啊?是么?都高考完了?。”小爷迷离幽暗的眼神中闪出一丝迷惑。

       我望着眼前他,总感觉有点陌生,紧接着心里一阵急跳。我想逃,我要挣脱这里。我突然之间转身就跑,给毫无防备和顾虑的小爷一脸的惊讶,他一边追一边喊:别跑,小心别摔了!

       我心里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我不是高考完了吗,为什么小爷不知道呢?……啊!,不对,小爷…小爷好像去年意外去世了,而且听说在6月左右走了!我吓得头皮发炸,心跳急促,双脚像是装上了发条似的拼命往回跑。终于,我耳边不再传来小爷的声音,而且不远处的鞭炮声。我寻着鞭炮声跑去,终于豁然开朗,我见到了三叔。三叔望着衣服溻湿的我,问道:“你去哪了?快给你曾爷爷烧纸。”我连忙走去,说:“好,但是…三叔,小爷的墓在哪儿?”

       三叔带着一丝诧异的眼光:“挪,在那。”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连忙拿了些冥纸和几柱香,走到小爷的墓前……

       山中的雾已全部消散,我和三叔也踏上了归途。在路上三叔追问我,刚才他扫墓的时候我去哪了,把他急得。对比我抿嘴一笑,我说自己采厥忘了时间。说完还连忙拿起袋子里的厥条给他看,他点了点头。但他没看见在那厥条中还夹杂着一片亮晶晶的树叶……

       我不断拷问和审视自己的心灵,我懂了,在这场迷雾后有着许多的错误:我相信我遇到了早已逝去的小爷,我也明白为何小爷听到“我高考完了”这句话时的惊诧。为了高考,我们失去了许多,失去了联系,失去了亲人,为了高考,我们禁锢中学校的题海战术中。清明节本该祭祖扫墓,可是为了高考我已记不清我何时到扫墓。在高考面前,朋友,家人,青春,节日都俨然如山上的层层浓雾,可远观而不可近触,在高考面前高考分数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高三学子们重走旧路,重蹈覆辙。

       噫嘘唏!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节时,扫墓去吧!

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完成小题。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丁香花开的时候

刘少华

①今春沙尘暴来的猛,可宿舍楼前一株丁香树又如期开花了。那簇簇馥郁芳香的紫丁香花,再次将我的思绪牵到久远的过去,让我想起了妈妈年轻时如花的笑脸,想起了当年妈妈和我们共同度过的欢乐日子。

②我的妈妈叫周桂兰,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她走时仅46岁,是我从不敢轻易回忆的年龄。人们都说,孩子眼里的妈妈是美丽的。这其间有血源关系和情感因素。但我要说,我的妈妈是真美丽、真漂亮。她高挑的身材、白皙的肤色、大大的眼睛、微黄的秀发,总有几许“洋洋”的韵味。她养育了我们六个儿女,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可身姿苗条不改,容颜白里透红。听她爽朗的笑声和甜甜的歌唱,我们真为有个漂亮妈妈而自豪!

  ③美丽的妈妈给我们吉祥的祝福,给我们一则丁香花的童话,她成了我们一生挥之不去的丁香情结。至今,我依旧清晰地记着妈妈骑车是从前梁骗腿上的,她最好的衣服是毛蓝色的涤卡上衣,她爱唱一首歌“杭洲的姑娘辫子长”。她每月居委会主任津贴是六月钱,一到发薪之日,总要用手帕包回黄杏或枣糕,看着我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动一口。

  ④清贫中的妈妈是艰难的,也是乐观的,她是精神的富有者。她一辈子没有存过钱,想回一次乌兰浩特老家都未能成行。但在我结婚时,硬是借钱给我买了一块法国产的“野马”牌手表。并在结婚当天,把保存了26年的我的出生证和一张纸页发黄的日历牌交给了我。妈妈情怀温暖,心细如丝。面对这一份“厚礼”,令我惊讶而激动。然而,妈妈确确实实很穷,连一件值钱的物品也没有。她唯一的宝贝就是后窗台上的一个橘红色塑料皮采访本,里面记着借款的帐目,记着每月柴米油盐的支出,记着孩子过生日煮鸡蛋的事。在这方小本里,还有妈妈工工整整抄写的《绣金匾》的歌词。在怀念周总理的演唱会上,妈妈一改羞涩的性情,登台高唱此歌。她音色质朴、情真意切,歌声、泪水交融,拨动了一根根心玄。顿时,我觉得妈妈那么清秀,那么真情,那么善良,又那么伟大!

  ⑤妈妈热情、贤惠、坚强,更有人格魅力。她有胃溃疡,痔疮还很严重,可她从不随意休息片刻。她的身影总是匆忙的,她的脚步总是轻快的。怎能忘,她每天准点为我们做好饭,又走街串院检查卫生、走家串户抓计划生育。晚上,她坐在炕头不是纳鞋底,就是做棉衣。她真忙,又真高兴。她属于我们,属于社会,也属于大家。然而,劳累和操磨最终让她病倒了。那是1981年4月底,我陪她去内蒙古中蒙医院看病。大夫说,需做胃肠造影。熟识我的挂号员顺手用我的医疗证给她办了手续。谁料,她持单入室检查时,发现是我的公费手续,马上回身对我说:“儿子,妈是家庭妇女,不是国家干部,这便宜咱不能沾。你若是没有这5元钱,妈就不查这病了!”妈妈轻声说着,眼里却闪现出严肃的神情。我愧疚,满脸通红,又跑去重新办了自费手续。发生在医院走廊里的这段“插曲”,竟成了教育我人生的重要一课!

  ⑥妈妈病了,一病不起。她连连呕吐,口苦的就想吃樱桃,可5月天根本就没有樱桃上市,急的我落了泪。在焦急和呼唤声中,她还是在1981年6月1日凌晨逝去了。她在生命弥留之际,喃喃地留下两句话。一句是:“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做个正直的有出息的人。”再一句是:“端午节快到了,妈不在,叫邻居刘大娘替妈为你们包粽子,咱家木捅小绿袋里装的是江米。”她就这样静静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嘱托、是眷恋、是慈爱。

  ⑦日月轮回,往事如烟,惟有妈妈是我心中一道不落的彩虹。如今儿女也都长大成人,分别当了主任记者、厅级领导、院校教授、药剂师、公安干部、武警中校,连她唯一见到的长孙也在北京上了大学。然而,在举家团圆的时辰,我们总为失去她这位家庭的“顶梁柱”扼腕叹息。如果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那么遗憾却是心中的痛、无言的苦,让人长歌当哭,一生不宁!

  ⑧妈妈一定知道,眼下我的年龄都比她走时大了一岁,可我永远是她忠诚的儿子。1998年夏我去莫力达瓦采访,在尼尔基镇恰遇樱桃上市。那一篮篮、一盆盆的樱桃,晶莹鲜亮,红似珍珠。我从达鋈尔族老大妈的柳筐里买了10斤红樱桃,又径直来到嫩江渡口,虔诚地把樱桃撒入江中。我知道妈妈清清纯纯、亮亮丽丽,从来不讲迷信。但,我是在还愿,在还她临走前没吃上樱桃这个愿!

  ⑨又是丁香花开时,花香袭人,花色迷人。此间,妈妈是一首甜婉的歌。听,“生活中正因为有了您,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这不是诗人浪漫的格言,这是儿女心底的回声。伴着儿女轻声的呢喃,亲爱的妈妈早已回来了。瞧,她不正微笑在紫丁香的花丛之中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