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孙老师为学生做了哪两件事?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①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
②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点燃一个冬天”有怎样的含义。

(4)、文中的孙老师和他的妻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科学家警告人类或进入冰河时代
        ①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年来,全球变暖是人为所致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但新的温度数据发布后,这一观点面对难以回避的挑战:在过去的15年,地球并没有变暖。
        ②这些数据显示,人类可能正步入一个“小型冰河时代”。英国气象局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分析了3万多个测量站提供的温度资料,于上周公布了这个研究结果。数据证实,世界温度的上升趋势在1997年就停止了。
        ③与此同时,权威气候科学家于1月28日对《星期日邮报》说,整个20世纪,太阳能量的输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现在正步入最小值阶段,将严重威胁地球的正常温度,使夏天变冷,冬季更冷,还会缩短利于庄家生长的季节周期。
       ④太阳能量的输出经历11年周期,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最高点。人类正处在科学家所谓的峰值周期“24”,也就是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这也是上周太阳风暴造成北极光出现在比以前更远的南方位置的原因。但太阳黑字数不到20世纪峰值周期的一半。
       ⑤美国宇航局和亚利桑那大学的专家分析了太阳表面以下12万英里的磁场的测量结果,最后发现,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高峰将于2022年出现,到时候太阳活动会变得很弱。
       ⑥上周英国气象局公布的官方文件显示,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和接下来几十年出现的活动周期都会变弱,其几率高达92%,甚至比1790到1830年的“道尔顿极小期”还要弱。在这个以气象学家约翰-道尔顿命名的太阳活动周期,欧洲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下降了2摄氏度。
     ⑦但新的太阳能量衰落期还可能使太阳活动类似于1645到1715年间的“蒙德极小期”。这个以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命名的太阳活动周期是“小冰河期”最古老的部分,那时泰晤士河出现冰冻,荷兰运河也全面结冰。
       ⑧英国气象局在官方文件中称,就目前形势来看,这一结果微不足道,因为太阳对气候的影响远不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英国气象局专家彼得-斯托德表示:“2100年前,太阳能量的输出很可能持续减少。这会使全球温度下降0.08摄氏度。我们的研究表明,数百年来没有出现的太阳活动减弱的状况不足以取代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产生的主导影响。
       ⑨一些太阳能量专家对这些发现表达了不同看法。丹麦国家太空研究所太阳与气候研究中心负责人亨里克-史文斯马克说:“世界温度在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会越来越低。我们还要进行长期工作才能说服气候科学家相信太阳的重要性。接下来,太阳将用它自己的方式证实这一点,根本无需温室气体的帮助。”他指出,英国气象局依赖从前的计算机模型,得出太阳活动极小期并不重要的结论。
                                                                                                    (摘自《新浪网》之“科学探索”)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少年爱国者

亚米契斯(意大利)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②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残忍的父母身边去。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  “拿去吧!”“拿去吧!”

    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认识。

    ⑥“蠢笨的国民!”一个说。  “下等的国民!”一个说。  “强盗……”

    ⑦忽然银币铜币就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砸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又掉落在桌子上与地板上。

    ⑧三个人吃了一惊,暴跳如雷,抬头看上面时,又是一大把铜币打在他们脸上。

    ⑨“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从床帘后面露出身体,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国,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

阅读《父亲的节日》,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节日

金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儿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竞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儿给我的花。那一枝花,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儿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儿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沓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摘自《青春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