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碳酸钠的俗名是 。
(2)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你的猜想是 。
(3)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
(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举一反三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查阅资料】

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blank#}1{#/blank#}。

Ⅱ、Ca(OH)2+Na2CO3═CaCO3↓+2NaOH

Ⅲ、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方程式{#blank#}2{#/blank#};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远离明火”,其原因可能是{#blank#}3{#/blank#}。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1)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b.{#blank#}4{#/blank#}(填化学式);c.H2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2)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blank#}5{#/blank#},丁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blank#}6{#/blank#},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写出丁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7{#/blank#}。

【总结与反思】(3)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blank#}8{#/blank#}。

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

b.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发生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

(1)推测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判断依据是{#blank#}1{#/blank#}。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点燃,检验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得出结论“蔗糖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2)小刚认为该结论不严谨,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blank#}2{#/blank#}。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3)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其中的{#blank#}3{#/blank#}干扰氧元素的检验。

(4)观察到小烧杯内壁{#blank#}4{#/blank#},说明蔗糖中含有氢、氧元素。

(5)他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有黑色固体残留,猜测该黑色固体是碳单质,并继续利用上图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blank#}5{#/blank#}。

②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足量{#blank#}6{#/blank#},点燃酒精灯。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小烧杯中{#blank#}7{#/blank#}。

(6)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8{#/blank#}(写一个)。

【实验结论】

(7)蔗糖中含有{#blank#}9{#/blank#}元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