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故《汉书》曰: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材料二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张骞通西域有哪些进步意义?这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左宗棠的话语说明了什么?我们为什么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于哪年设立行省?
(3)近几年,民族分裂分子活动猖獗,你认为民族分裂分子分裂新疆的阴谋能得逞吗?请说明原因。

举一反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仁人志士不懈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其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或抹杀的。洋务运动对早期民族资本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转变社会风气、积累经营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近代生产技术人才等方面,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赵寅芬《洋务运动与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染指、干涉,加剧了西北边疆的混乱与纷争,民族分裂势力引发的边疆危机开始显现并扩散。……面对西北边疆的糜烂局面……1875年,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积极整军备战,仅用半年时间,便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北疆全部地区。之后,清政府又要求俄国与左宗棠直接商谈,双方于1881年签订条约,收回了大量权益。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立行省。

——摘编自张立程、李红卫《论晚清西北边疆危机与清廷对策》

材料三   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在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