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默写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①树树皆秋色, 。(《野望》)
②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④船头坐三人,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⑤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⑥ !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⑦走近古诗词,我们总会被浓浓的乡情所感染。诗人孟浩然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不禁思念起家乡和亲人,吟出“乡泪客中尽 , ”;崔颢登临黄鹤楼,浩渺的烟波尽收眼底,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诵道:“ ,烟波江上使人愁” 。
⑧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沉郁顿挫,壮怀激烈,读他的诗,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颗赤子之心的丰富情怀:《望岳》中,诗人在结尾处抒发着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远大理想抱负的诗句是“ , ”;《春望》中,杜甫担忧国家烽火连天,渴盼家人音讯,有着忧国思亲情怀的诗句是“ , ”。
写景技巧 | 示例 | 感受 |
抓住景物的特征 | 乱花渐欲迷人眼,①{#blank#}1{#/blank#}。(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一个“乱”字,写出了早春的花开得烂漫。 |
描述②{#blank#}2{#/blank#}、听觉、嗅觉等感受 | 大漠孤烟直,③{#blank#}3{#/blank#}。(王维《使至塞上》) ④{#blank#}4{#/blank#},松枝一何劲。(刘祯《赠从弟》) |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
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还可以⑤{#blank#}5{#/blank#}结合 | ⑥{#blank#}6{#/blank#},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⑦{#blank#}7{#/blank#},⑧{#blank#}8{#/blank#};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俯仰之间,远近皆是美景;动静之中,山林自有意趣。 |
写景时融入情感 | ⑨{#blank#}9{#/blank#},⑩{#blank#}10{#/blank#}。(李白《渡荆门送别》) ⑪{#blank#}11{#/blank#},⑫{#blank#}12{#/blank#}。(曹植《梁甫吟》) | 李白虽是写水却寄予了⑬{#blank#}13{#/blank#}的情感,曹植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