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甫,字子美,京兆①人。少贫不自振② , 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数上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 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 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③言者路。”帝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 , 弥年艰窭④ ,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于京师 , 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客秦州 , 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 , 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 , 往依焉。武上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⑤躁傲诞。 后因客耒阳 , 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 , 乃得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有改动。) 【注释】①“京兆”等选文中标有“ ”符号的文字都是地名。②自振:维持生活。③绝:堵塞。④窭(jù):贫穷。⑤褊:小,狭隘。
①临溪而渔{#blank#}1{#/blank#}
②溪深而鱼肥{#blank#}2{#/blank#}
③杂然而前陈者{#blank#}3{#/blank#}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lank#}4{#/blank#}
⑤往来而不绝者{#blank#}5{#/blank#}
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blank#}6{#/blank#}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纽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A)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 , 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B)!”
(选自《任末好学削荆为笔》)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