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6孔乙己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外貌描写) B、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语言描写) C、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动作描写)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道  行

①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闯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⑪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⑫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⑬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⑭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⑮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⑯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⑰“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⑱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⑲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⑳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家庭战争

       外祖父在这所宅子里住了总共也就是是一年:从一个春天到第二个春天。

       不过,我们却名声大噪 , 每周都会有一群孩子跑到门口来,欢呼着:“卡什林家又打架了!”

       天一黑,米哈伊尔舅舅就会来到宅子附近,等待时机下手,大家不提心吊胆。他有时候会找几个帮凶,不是醉鬼就是小流氓。他们拔掉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捣毁了浴室,把蒸汽浴的架子、长凳子、水锅全都砸了,连门也没放过,都砸烂了。

       外祖父站在窗于前,脸色阴沉地听着人家破坏他的财产。

       外祖母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停地叫着:“米沙,米沙,干什么啊?”

       回答她的是不堪入耳的俄罗斯式的咒骂。

       我不可能跟着我外祖母满院子跑了,因为那样太危险了,可我又害怕,只好来到楼下外祖父房间。“滚开,混蛋!”他怒不可遏地大吼。

       我飞也似的逃回顶楼,从窗口向外盯着外祖母。我很怕她让人给杀了!我喊她,让她回来,她不。米哈伊尔听见了,开始破口大骂我的母亲。

       有一回,也是这么一个令人不安的夜晚,外祖父病着,躺在床上,头上包着手巾,在床上翻过来掉过去,大叫着:“辛苦一生,攒钱攒了一辈子,最后落到这么个下场!“如果不是害臊,早把警察叫来了!“唉,丢人现眼啊,叫警察来管自己的孩子,无能的父母啊!”他突然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到窗前。

       外祖母拉住了他:“干什么去?”

       “点灯!”外祖母点起了蜡烛。他像拿枪一样,端着烛台,冲着窗口大吼:“小偷儿、癞皮狗!”

       话音未落,一块砖头哗地一声破窗而入!

       “没打着!”,外祖父哈哈大笑,这笑声像哭。外祖母一把把他抱回床上,就像抱我似的。

       “上帝保佑,别这样!你这样会把他送到西伯利亚去充军的,他只不过是一时糊涂。”

       外祖父踢着腿干嚎:“让他打死我吧!”

       窗外一阵咆哮。

       有一次,米哈伊尔拿着一根大木棒子打着门。门里面,外祖父、两个房客和高个子的洒馆老板的妻子,各执武器,等着他冲进来。外祖母在后面哀求着:“让我出去见见他,跟他谈谈……”

       外祖父前腿屈,后腿绷,就像《猎熊图》上的猎人似的,外祖母去哀求他时,他无声地用肋、脚往外推她。墙上有一盏灯笼,影影绰绰地照着他们的脸,我在上面看着,真想把外祖父拉上来。

       米哈伊尔舅舅对门的进攻十分奏效,已经摇摇欲坠了。战斗马上就要开始。外祖父突然说:“别打脑袋,打胳膊和腿……”门旁边的墙上有一个小窗户,舅舅已经把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像一只被挖掉眼珠的眼睛。

       外祖母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伸出一只胳膊,向外面摆着手,大叫:“米沙,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快走吧!他们要把你打残啊,快跑!”米哈伊尔舅舅在外面,照着她和胳膊就是一棍子,外祖母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嘴里还念叨着:“米沙,快跑……”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①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②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③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④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⑤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⑥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⑦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⑧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⑨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⑩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⑪父亲夸,好儿子!

    ⑫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⑬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⑭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⑮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⑯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⑰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⑱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⑲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⑳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㉑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㉒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㉓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㉔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㉕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㉖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㉗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㉘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

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㉙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㉚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㉛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㉜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㉝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㉞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