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阳春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1)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材料三:1800年,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政府相继颁布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四: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所示表格是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高频词汇。
时期 | 高频词汇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9 世纪90年代 | 变法图强;实业救国;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20世纪初 | 三民主义;德先生、赛先生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