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判断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图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请据图作答:(1)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blank#}1{#/blank#} 作用固定在植物体内,同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blank#}2{#/blank#} 作用被分解释放出来。(2)从图中不难看出,野兔生活的草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的{#blank#}3{#/blank#} 状态下。但近年来,野味搬上了人们的餐桌,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会导致牧草的变化是{#blank#}4{#/blank#} 。由此可以得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blank#}5{#/blank#} 中起着重要作用。(3)图中[ 4 ]的营养方式是{#blank#}6{#/blank#} ,因此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blank#}7{#/blank#} 、{#blank#}8{#/blank#}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blank#}9{#/blank#} 参与自然界的{#blank#}10{#/blank#} 循环。
模仿蝙蝠回声定位制造雷达{#blank#}1{#/blank#}①巴氏消毒法
培养无病毒植株{#blank#}2{#/blank#} 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盒装牛奶、灌装牛奶{#blank#}3{#/blank#}③发酵技术
做面包、馒头{#blank#}4{#/blank#}④仿生
胸鳍和腹鳍 {#blank#}1{#/blank#} A、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尾鳍 {#blank#}2{#/blank#} B、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蝙蝠 {#blank#}3{#/blank#} C、冷光
萤火虫 {#blank#}4{#/blank#} D、雷达
乌龟 {#blank#}5{#/blank#} E、呼吸作用
鰓 {#blank#}6{#/blank#} F、薄客建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