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荆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材料: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2月,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举行了“本议院绝不为它的国王和国家而战”的模拟辩论会,这场辩论会通过了“绝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英国工党以和平主义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结果从保守党手中赢得了几个重要选区的议席。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发文,声称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没有责任,应该对国际行动保持疏远态度。《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张伯伦在英国受到了盛大而热情的欢迎,罗斯福认为和平已经保住,“大家都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美国民众中有57%的被调查者赞同《慕尼黑协定》。

——摘自徐蓝著《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概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和平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勋章 大英政府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的信封

注:上图是一战结束后, 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些数字和图案表示一战的时长以及战场上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为已经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得美英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皆为国民革命之主要目标与期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

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

——摘自高素兰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等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方长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