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过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提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处。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甲)B.(乙)C.(丙)D.(丁)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

(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答题不超过15字)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独对夕阳美好
                                                                                                    邓皓
         ①从什么时候起,我便钟爱了夕阳呢?
        ②一幕高挂的天空里,一轮夕阳托举在云层里,恬静而美好,那光泽绚烂而不炽热,如淬了烈焰的钢。而周遭的云霞蔚为壮观,编组成一块五彩的画屏。你专注于看那画屏时,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③浩然的天宇许多的时候是单调而苍白的,无数的日子太阳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脸来,所以,你去看天,没有一个时光比夕阳叠挂于蓝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时的那种辉煌,也远远比不过夕阳隐退时的那份沉静的壮观。何况,欣赏美丽要有一份清静、怡然的心态。在观望日出和日落之间,谁会拥有更多的怡然,还用说么?
         ④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是河却唤作沱江。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那时,我们喜欢去沱江边戏耍,打水漂,捉螃蟹,几个人一块的时候,还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后河水退去,整个的沱江静若处子。站在沱江岸边,极目远眺,弯弯曲曲的便是一条白白的练带。你的思绪就要随着这素洁的练带翔舞开来。而黄昏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一只只白色的水鸟在亮翅斜飞,时而掠过水面画出一圈圈涟漪,无穷的自在。而这时夕阳总是倒映在清澈而静寂的沱江里。远远望去,便函是一团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我们心里感受着这无穷的美好,却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王勃就吟诵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了。那时,小小的我只知夕阳的美丽,却无论如何不知道在夕阳里寻觅一份美好的心境。犹如那时候生活在乡下的我,看着父母从田间归来,脸上总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神情。我以为是他们自己心里有什么快乐了,却不知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踏着夕阳归来的那份心情。
        ⑤待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人类生命中一半的美丽来自于对自然景观的留意和欣赏。我不敢想像天空没有日月星辰的轮回会是什么模样?季节没有春夏秋冬的变迁会是怎样的萧索?树木没有春华秋实的更替会是怎样的荒凉?我于是开始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而这份留意让我发现了人生原本充满着好丰富的情趣!也许是作家大都喜欢孤独和宁静,我是极其喜欢在夕阳里沉思遐想的。面对一轮夕阳,端坐在阳台上,或者散步在郊野,让桔红色的光波在周身沐浴,摊开手来,握一把暖暖的夕阳,你便能找到“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了。而正是在这种恬然的心境下,你的思绪便纷纷扬扬地散开来,那份情境沉浸而美好。你呆以想像卢梭的名著《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或许其中最奇谲的灵感和哲思就来自于夕阳下的思考呢!
        ⑥有时候,我会被人生的一些不如意弄得情绪低落,而这时候最是我独对夕阳沉思的时候。那夕阳虽然静默不语,却以她博大和壮观的内蕴扩展着我的心胸。人生难免有失意和挫折,就像这夕阳如此美好,也有消融在天际的时候。而自信的人儿不是乐观地道出了一句“夕阳今朝落下去,明朝依旧爬上来”么?我于是更加喜欢在夕阳里审读人生,去用心感触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我把独对夕阳的静思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参禅。
         ⑦是的,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所以有人说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何况,我真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在自己的居室里独对夕阳的美好。甚至,我可以对那轮夕阳说:你整个儿就是我的呢!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⑧于是,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里,我不惧怕贫穷的劳碌,我庆幸,我能以一颗丰盈的心小心地爱着我拥有的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物入侵:考验中国生态安全
       ①什么是生物入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有关专家下的定义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的它们,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这就是生物入侵。
       ②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披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世界上最坏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我国,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给农业、渔业、畜业、禽业、林业和旅游业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仅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物种是把双刃剑,并且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性和生态链。比如,某一物种在甲地对生态有益,到了乙地就对生态有害。改变它的生态链,就对入侵地构成生态威胁,甚至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一位位旅行者、一只只过境的候鸟,都可能携带着物种“登陆”一个陌生的环境。据有关专家研究,全世界经描述记载的物种不下150万种,而研究比较透彻、能够防范风险的物种,估计仅占10%左右。我国已有入侵草本植物107种,其中62种是作为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进入的。入侵的昆虫也达到32种。棉花枯萎病病原菌等外 来入侵微生物则达到23种。
       ③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重要的因素,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受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此,许多专家呼吁,采取措施,多管齐下,重拳出击, 保护家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谁把世间的美景指给你看

       ①几天前的傍晚,还在回家的地铁上,本是晴天,忽然下起雨来。雨水汇成的溪流,急急地斜淌在车窗上。不一会儿,明明还下着雨,太阳却从云缝里出来了,昏暗的世界刹那明亮起来。日本传说里,这样的天气是狐狸娶亲的日子,而我也立刻在想:说不定会有彩虹看呢。

       ②出地铁时,雨已经小了,但又没有完全停。零星的小雨点像乐曲中段的沉吟,酝酿着后面的峰峦叠起。果然,雨又开始下。和刚才一样,是太阳照耀下的明亮的雨,因为没有风,直直地落在身上。我没有带伞,也完全忘记了伞这回事,只在雨地里慢慢地走着,看见也有人像我一样,不慌不忙地走在雨中。

       ③不出所料,我看见了彩虹。在东边偏南的空中,一个很大的半圆的彩弧,横跨云天。在这个圆弧的外面,还有另外一道,只是颜色稍弱。雨仍然在下,却忽然有点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好像天地之间被一种轻柔的喜悦盈满了。我回想起上次看见这样的虹,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

       ④一辆小摩的,也就是那种专门拉客的三轮车,从我旁边“突突突”开过。开车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她旁边的座位上,侧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忽然,车速慢下来,车调了一个头。将车停住的母亲,一只手放开车把,指着天上,笑着对身边的男孩说,快看,彩虹!男孩仰起的脸上,落满看见彩虹的惊喜。

       ⑤而后母亲又将车头慢慢转回去,“突突突”地驶远了。他们的车上没有客人。

       ⑥我想说的就是那个开摩的女人。在她停车的那一瞬间,深深地感动了我。

       ⑦在地铁口开摩的,我印象里一直是男人的活计,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多了几个女人。 冬天时,她们裹着快盖到脚面的黄绿色军用棉大衣,头上围着红色或绿色的方巾,站在敞着门的小三轮前,大声招呼刚出地铁的人。我坐摩的时候很少。每一次都尽力躲避她们投过来的殷勤目光,仿佛一对上眼,就很难拒绝。但如果我要坐车,会先选择坐她们的车,尽管我也知道,相比之下她们的车技并不是很好。

       ⑧我一直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大概没有女人会来干这个活儿吧。除了撇开面子招揽客人,与同行竞争,还得横穿几个十字路口,更不用说有时还得和交警城管周旋。还好,即使生活逼迫,她们至少找到了这个行当,虽然要冒一定的风险,承受起早贪黑的辛苦,但每天都会有可观的收入。要知道,其实还有许多的人,甚至连这种谋生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⑨实际上,在那个瞬间,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想起小时候,她从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儿回来,连走路都疲沓沓的,手里却拿着采给我的野花,或是魔法般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果。

       ⑩因为我们的母亲都是这样的人:尽管要为生存苦苦挣扎,却仍然要在这挣扎的间隙停下来,把世间的美景指给我们看。

(《青年文摘》2015年第5期)

阅读《倾斜65度的阳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倾斜65度的阳光

孙道荣

       ①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阴雨连续了十来天,天空终于放晴了,这多雨的城市啊!

       ②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回家去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左右,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一手将他带大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而且一定要在天气晴朗的日子?

       ③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从家里转下来,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④骑着车,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停下。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使得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他说:“我家就在这里,进去坐坐?”我点点头。

       ⑤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都适应不过来。

       ⑥上到二搂,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黯淡,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林啊,你回来了?”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也顺路来看看您。”

       ⑦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地笑笑。

       ⑧他把奶奶搀到阳台上,将奶奶扶到躺椅上,躺下。我惊诧地看到,一道阳光正好洒在奶奶身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老天终于放晴了,今天的太阳真好啊!”

       ⑨他仔细地帮奶奶压好被子又附在奶奶耳边说:“奶奶,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等会您自己回房间时,小心一点啊。”

       ⑩告别老人,走出门。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2点半到3点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与地面正好处在65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天放晴,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

       ⑪原来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⑫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竖起来了,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几乎常年见不到阳光。晾晒的衣服,其实基本上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气。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放晴,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床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那时候,奶奶刚退休,帮附近的人家做钟点工,她对雇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天晴的时候,下午2点钟,让她回一趟家。

       ⑬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从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一点老楼的霉旧灰暗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啊!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套能经常晒到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我相信他能做到。

       ⑭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居民楼。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完成小题。

【甲】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

    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排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

【乙】

    这个不幸的人眼看是完了。谁能从这强大的卷抱中把他夺过来呢?可是尼摩船长跳在章鱼身上,又一斧子,他把另一只胳膊又砍下来了。他的副手奋勇狂怒地跟那些爬在鹦鹉螺号两边的其他章鱼战斗,船员们各人挥动斧头,乱砍乱杀,加拿大人,康塞尔和我,我们也把我们的武器穿进这大团肉块中去,空气中弥没着一种浓郁的怪味,真是可怕极了。

    在一瞬间,我以为那个不幸被章鱼缠住的人可能从它那强大的吸盘上救下来。八只胳膊有七只都被砍下了。剩下的一只把那个人像一支笔般挥动,在空中转来转去,但当尼摩船长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当这团浓黑雾气消散的时候,枪乌贼不见了,跟它一起,我的不幸的同胞也不见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A.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B.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和联军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⑦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⑧炒米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