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精读——精妙品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读下列文句,体会划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
①北山愚公 , 年且九十,面山居                                      ②以君力,曾能损魁父

(2)、解释下边划线字的意思。
①聚室而     ②投渤海之尾      ③一反焉

(3)、“如太行、王屋何?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这两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来。

(4)、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 “    ①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②        ③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5)、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6)、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同学们选择了以下三则材料进行交流探讨。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和小语、小文一起完成问题。

【甲】

ㅤㅤ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ㅤㅤ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ㅤㅤ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朋党论》是欧阳修写于新政遭受打击,范仲淹被贬之时。

【丙】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ㅤㅤ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ㅤ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范仲淹和欧阳修在朝共事,新政遭受打击,此词正是范仲淹此次被贬前在京中欧阳修席上分题写成。②刘伶:竹林七贤之一。《世说新语》云:“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③痴騃:痴呆。④尫悴:衰老羸弱的样子。⑤些子:一点,稍微。⑥一品:唐宋时官分九品,一品为最高的一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