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天堂的灯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 “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 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06年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 
(选自《杂文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

(4)、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5)、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动症

杨红樱

    除了体育老师不说马小跳有多动症,几乎其他所有教过马小跳的老师,都说马小跳有多动症。

    秦老师说:“马小跳,我来治你的多动症。”

    秦老师就这么武断,还没去医院检查,她就断定马小跳有“多动症”。

    过了几天,秦老师问马小跳,想不想在“六一”儿童节上台表演节目。

    马小跳说当然想,自己做梦都想。

    班上要表演的节目是童话剧《龟兔赛跑》。路曼曼演兔子,唐飞演乌龟。两个主角都有人选了,那么,马小跳又演什么呢?

    秦老师说:“马小跳演那棵树,就是兔子靠着睡觉的那棵树。”

    说是演树,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道具而已。马小跳两只手举着两根树枝,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故事是从一只兔子在一棵大树下遇见一只乌龟开始的,也是在这棵大树下结束的。所以,马小跳必须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地站在那里。

    马小跳两只手高高地举着两根树枝,眼睁睁地看着兔子路曼曼在他身边跳来跳去,眼睁睁地看着乌龟唐飞在他身边爬来爬去。

    那个唐飞真是笨,连马小跳都把他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他自己还经常忘词儿。马小跳忍不住就要给他提词儿,唐飞不仅不感谢马小跳,反而去向秦老师告状。

    “秦老师,马小跳说话了。”

    秦老师就来警告马小跳:“马小跳,你要记住,你是一棵树,树是不能讲话的。你再故意捣乱,我就把你换下来。你知不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演你这个角色呢!”

    马小跳知道,确实有很多同学想演他这个角色。

    马小跳很怕秦老师把他换下来,后来在排练的时候,马小跳就不停地对自己说:“马小跳,你是树,不是人。树是不能说话,不能动,不知道累的。”

    秦老师看马小跳有进步,就鼓励他:“马小跳,只要你把树演好了,我就让你说一句台词。”

    马小跳说:“你不是说树是不能说话也不能动的吗?”

    秦老师就笑起来:“我们演的《龟兔赛跑》是部童话剧,童话中的动物可以说话,树也可以说话。”

    马小跳说:“童话中的树既然可以说话,为什么只能说一句,而不能多说几句呢?”

    “不可以。”秦老师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只能说一句,但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

    马小跳后来才知道,这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秦老师说:“别小看这么一句台词,这句台词可是这部童话剧的灵魂。”

为了能说这句台词,马小跳在排练中,一动不动地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唐飞记不住词儿,或者是路曼曼出点差错,站三四个小时的时候也有。

    秦老师终于同意让马小跳说这句台词了。

    马小跳把这句台词至少练了一百遍。

    “六一”儿童节那天演节目之前,马小跳的全身裹满了棕色的布,这是树干。他的手上举着绿色的树枝,就更像一棵树了。他一上台,就把所有人的眼球都吸引到他身上了。马小跳是全校闻名的淘气包,所以他在全校的知名度很高。

    “看看,演树的是马小跳!”

    “他真像一棵树。”

    “噢噢,马小跳!噢噢,马小跳!"

    节目演到最后,马小跳终于用充满智慧的声音,也就是用那种瓮声瓮气、拖声拖气的腔调,说出了那句最关键、最灵魂的台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他刚一说完,全场就响起了炸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链接】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

    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土豆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其实,体重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土豆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控制体重的食物。

    ②人们之所以把土豆划入发胖食品的行列,是认为土豆淀粉含量太高。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最经济、最直接的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食物中50%~60%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而其中大部分应该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碳水化合物。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③土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这对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非常有益;而且,土豆的含水量很高,每百克高达78.6克,配合膳食纤维,食后令人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这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要素。数字最说明问题,100克的蛋糕可产生能量437千卡,而100克土豆只产生能量77千卡。

    ④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土豆淀粉中有1/4是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能提高饱腹感。同为主粮,土豆的饱腹感指数为323,即使时下备受推崇的全麦产品也只有151。

    ⑤抗性淀粉,又叫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也较缓慢。抗性淀粉具有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食后可增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同时也会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排出量,从而起到减肥作用。抗性淀粉也叫抗酶解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使葡萄糖在体内缓慢释放,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从而控制食量。

    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不加油的土豆才能充分发挥土豆高饱腹感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土豆使人发胖,那只有一个途径一一当土豆与油脂相遇。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汉斯·费希尔博士曾这样说:“放心大胆地吃吧,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而是油脂、乳酪、甜食和冰淇淋。”

    ⑦所以,吃土豆最好煮食、蒸食、炖食、烤食,这样土豆纤维中所含的淀粉粒子就被分解而不会渗入人体。如果在烹调土豆时加入了油脂,一定要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以保证一日当中的总脂肪不会超标。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葫芦瓢子

林清玄

    在我的老家,母亲还保存着许多十几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许多是过了时,到现在已经毫无用处的东西,有一件,是母亲日日还用着的葫芦瓢子。她用这个瓢子舀水煮饭,数十年没有换过,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芦瓢子,思绪就仿佛穿过时空,回到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犹记我们住在山间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后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利用那个棚架我们种了毛豆、葡萄、丝瓜、瓢瓜、葫芦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我们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可食。

    其中最有用的是丝瓜和葫芦瓜,结成果实的时候,母亲常常站在棚架下细细地观察,把那些形状最美、长得最丰实的果子留住,其他的就摘下来做菜。

    等葫芦瓜完全熟透在树上,枯干以后摘取,那些长得特别大而形状不够美的,就切成两半拿来当舀水、盛东西的勺子。长得形状均匀美丽的,便在头部开口,取出里面的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坚硬的空壳,可以当水壶与酒壶。

    在塑料还没有普遍使用的农业社会,葫芦瓜的使用很广,几乎成为家家必备的用品,它伴着我们成长。到今天,葫芦瓜的自然传统已经消失,葫芦也成为民间艺品店里的摆饰,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难以想像它是《论语》里:“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

    葫芦的联想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甚受欢迎的人物,像李铁拐、济公的腰间都悬着一把葫芦,甚至《水浒传》里的英雄,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快客,葫芦更是必不可少。早在《后汉书》的正史也有这样的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在《云芨七签》中更说:“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可见民间的葫芦不仅是酒器、水壶、药罐,甚至大到可以涵容天地日月,无所不包。到了乱离之世,仙人腰间的葫芦,常是人民心中希望与理想的寄托,葫芦之为用大矣!

    我每回看美国西部电影,见到早年的拓荒英雄自怀中取出扁瓶的威士忌豪饮,就想到中国人挂在腰间的葫芦。威士忌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葫芦的美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在葫芦的壶中,有一片浓厚的乡关之情,和想像的广阔天地。

    母亲还在使用的葫芦瓢子虽没有天地日月那么大,但那是早年农庄生活的一个纪念。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我们家引泉水而饮,用竹筒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家里的大水缸,水缸上面永远漂浮着一把葫芦瓢子,光滑的,乌亮的,琢磨着种种岁月的痕迹。

    现代的勺子有许多精美的制品,我问母亲为什么还用葫芦瓢饔,她淡淡的说:“只是用习惯了,用别的勺子都不顺手。”可是在我而言,却有许多感触。我们过去的农村生活早就改变了面貌,但是在人们心中,自然所产生的果实总是最可珍惜,一把小小的葫芦瓢子似乎代表了一种心情——社会再进化,人心中珍藏的岁月总不会完全消失。

    我回家的时候,喜欢舀一瓢水,细细看着手中的葫芦瓢子,它在时间中老去了,表皮也有着裂痕,但我们的记忆像那瓢子里的清水,永远晶明清澈,凉人肺腑。那时候我知道,母亲保有的葫芦瓢子也自有天地日月,不是一勺就能说尽。我用那把葫芦瓢子时也几乎贴近了母亲的心情,看到她的爱以及我二十多年成长岁月中母亲的艰辛。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逝去的书信

张抗抗

    ①在许多年中,我们依赖书信维持生存。书信是我们寂寞的日子里稀少的欢乐和光明。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被我们贪婪嚼碎小心咽下,然后一字不漏地“输入”记忆珍藏。收信、读信和复信,常须躲闪避开周围警犬般的耳目,使得书信的来去变得隐秘而鬼祟,那仅仅只因为小小的信封承载了最大的私人空间,是充满敌意的生活中唯一的温暖和慰藉,支撑我们度过苦涩难耐的时光。

    ②那个冬天的小兴安岭,大雪封山,进山伐木的连队和农场断了联系,一连两个月,信件完全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帐篷门口的雪地被盼信的人们踩得邦硬,林中只有飞舞的雪花但没有哪怕一只信封的踪影,寂静和寂寞让人透不过气,每个人都狂躁不安,快被逼得发疯。暴风雪的夜晚,我们在微弱的烛光下疯狂地写信,写给我们想得起来的任何人。一只只用饭粒黏的厚信封,在炕席下被压成薄片,一只只薄片积成了厚厚一摞,硌得人腰疼。我们共同守望着冰雪,却没有邮递员来把那些信接走。有个宁波女知青是个独生女,她和父母有约,每日互有一信发出,从不间断,没有书信的那两个月,她写的信已塞满了一个个旅行袋,她甚至吃不下任何东西,气息奄奄几乎快要死去。一个休息日,有男生帮她背着那只旅行袋,顶着风雪步行几个小时到林场的场部去寄信,把那个小邮电所的邮票用得一张不剩。

    ③很多日子以后,天终于晴了,山沟里突然响起了拖拉机的轰鸣,我们的欢呼声震落了树上的积雪,满满的车厢卸下了我们需要的食品和杂物,还有几只沉重的麻袋——快被撑破的麻袋在几分钟内被无数双手迅速撕开,无数只沉甸甸的信封如泉水“哗”地涌出来,散落在雪地上,然后,一抢而空。我抢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几封信,信上的邮票已被雪花洇湿。那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节日,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同一份礼物。整整一个夜晚,帐篷里鸦雀无声,人人都在马灯下安静地读信,只听见纸页的翻动声和姑娘们喜极的啜泣。我枕着父母和友人的来信,在心里一遍遍背诵着信上的每一句话。如今想起来,信上讲的其实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二十多年前那个夜晚,信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使我兴奋不已。我倾听炉膛中燃烧的木柈在欢快地歌唱,伴着山林里低低的风声,夜色从眼前的信纸上一行行挪移,终是无法入睡,早起的值日生已开始担水扫地,帐篷顶上烟囱的缝隙处渐渐由灰而蓝最后变成一个金黄,天完全亮了,而我还睁大着眼睛。

    ④那是等待书信的有关记忆中,最为完整的一次。

    ⑤假如那些信再不来,我们还能在森林里坚持下去吗?

    ⑥小小的信封、薄薄的信纸,你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啊。

    ⑦到了盼望情书的年龄,书信就成了生命以及爱人的一部分。

    ⑧我们会像蜜蜂一样辛勤地在收发室门口徘徊,像警觉的兔子一般时刻聆听着邮递员的脚步声。我一次次穿过黑暗的楼道,一日数次爬过几十级楼梯去开信箱。明明上午信已来过,下午还是忍不住再去一次。我的手颤抖着伸进满是灰尘的铁皮邮箱,把空空的邮箱搜索了再搜索。只要指尖触到了一点纸角,未等把信封从邮箱里拽出来,漆黑的楼道已是阳光灿烂。旋风一般卷上楼去,信封就像翅膀,平步青云,千里万里飘飘欲仙。

    ⑨书信的年代我们活在文字里。那文字充满了善意的夸张,虽有点自欺欺人却助我们度过精神饥荒。其实每一封书信都充满着被偷窥被检查被告密的危险,有多少悲惨的故事源于书信引发的祸端。但书信仍在继续着,仍有那么多人痴心不改。书信是书信年代连通外界仅有的通道,唯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无论是盼信、拆信、回信、寄信,每一个琐碎的过程,都让人愿豁出去抛洒所有的废话和激情。

    ⑩如今我们已不再等待书信,若是有送报的邮差捎来几封书信,倒会让你觉得稀奇,拆开看,信封里除了会议通知,便是合同公文。我们想要同另一个人私下说的话,莫非都已用电话和E-mail说完?书信时代终结后,我不知道自己还能盼望什么。偶尔我会疯狂地用笔写信,也仅仅是为了寄托对书信的怀念而已。

阅读《社戏》,回答小题。

社戏(节选)

鲁迅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哪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①谭叫天: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名金福,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京剧演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