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 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的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是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相关链接:席慕容——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1943年生于重庆城郊,祖籍蒙古察哈尔盟明安镇,1948年于南京入小学,1949年迁至香港,1954年迁至台湾。1989年后多次访问家乡、大陆。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从这两件事中,作者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用原话回答)

(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无关。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父亲可惜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思想感情?

(4)、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只小小的燕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州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年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巴“美容”的。

学习了散文后,同学们对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来一场散文之旅 , 对散文的人物、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桐花满地
雪小禅
    ①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
    ②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
    ③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
    ④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我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
    ⑤那时玲是我的密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
    ⑥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
    ⑦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因为我发现,信纸上有泪痕。
    ⑧每天上学都要路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我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的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无比的(qī)A▲美。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
    ⑨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
    ⑩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B()。
    ⑪后来,我发现我所在的城市里,教育局院里有一棵巨大的梧桐树,树冠大到快要占半个院子,就一棵,在门口,枝繁叶茂。四月天里,我每天刻意去看它,今天还是花骨朵,明天就开了一朵,过不了几天,满树的花全开了,一片片的花在风中摆动着。那么一树桐花,近乎招摇。
    ⑫可惜花期是这样短,没有几天,就纷纷地落了,落了一地,到处是大朵的花,如果再有雨,那一片桐花满地是让人惊艳的。
    ⑬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
    ⑭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电话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可是,她一直留着。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
    ⑮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C(),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chàn)D▲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
    ⑯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
    ⑰玲很快回了短信。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百草园

①父亲吧嗒完最后一口旱烟,烟杆在鞋帮上轻磕了一下,装进布袋收好别回腰上。他咳嗽了一声,冲着叽叽喳喳的人群喊:“天宝沟那些地,你们都不要,我要。”会场鸦雀无声。父亲从寂静的人群中站起,挺直身板大踏步地走上主席台,准备签订承包协议。这个时候,有人好心出声提醒:“你那么多年没种地,要想清楚,莫失了算。”

②村里的人都知道,天宝沟那些地,土层薄得很,下面都是石谷子,老辈人想了很多办法,就没种出几粒粮食。父亲出去打工多年,或许还没弄明白状况。

③父亲冲那人摆了摆手,转身在承包协议上摁上手印。母亲后来说,除了他们结婚那天,这是父亲少有的郑重其事。

④不过,父亲的“疯狂之举”并不在母亲包容的范围。“不晓得你爹发什么疯,别人都不要,他偏铁起脑壳去要,恁大一个村就显他能耐,难不成他还能种出朵花来,”母亲抱怨着,拉着我的小手,丢下父亲就往家走。父亲撵上我们,想说什么,却又咽了下去。他生性敦厚,本就话不多,一着急连个囫囵话也不会说。【甲】最后只是抱起我,默默地跟在母亲身后;

⑤那天晚上父亲是否向母亲坦白了他的想法,我不知道,因为当时我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早早就睡下了。只是半夜醒来的时候,看见父母房间的那盏灯还亮着。

⑥第二天早上,母亲轻轻地将我从梦里唤醒,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我却没有看到父亲。母亲告诉我,父亲一早就去山上挖地了,说能撵一天,是一天。把屋头的事忙完,她也要去帮忙。我说我也要去,母亲起初不肯,但终究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同意带上我。因为村子里烧柴的人少了,恣意生长的野草已经把进入天宝沟的路径掩盖了。好在父亲上山的时候踩出了一些痕迹,我们上去也容易了许多。

⑦父亲双腿打开,锄头高高举过头顶。他的头顶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沉睡的大地,阳光从他的背后照过来,父亲犹如一尊雕塑挺立在天地间。这样浮雕般的影像从此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⑧看到我们,父亲有些意外:“你怎么把‘细伢子’带出来了?”听得出来,他的话里头有埋怨母亲的意思。“阿爹!”我大声喊着,向他扑过去。【乙】父亲赶忙放下锄头,一把抱起我,用鼻尖蹭磨我的鼻尖。他的汗水流进了我的嘴里,我尝到了咸咸的味道。

⑨“大热的天,你带孩子早些回去。”父亲把我交给母亲,伸手解下烟袋,屈指拈出一撮烟丝,轻轻按入烟斗里,点上火,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袋锅里的烟丝被吸得红亮。他抽完一锅就在锄把上敲一下,跌下一点点火星,赶忙刨土盖上。然后,父亲满足地站起身,“噗”地吐了口唾沫在手掌心,双手来回搓了几下,握紧锄把又开始挖地。锄头一起一落,沉寂的土地发出“喊嚓、咔嚓”的回响。

⑩母亲并没有照父亲的话去做。她把我放在大树底下,提着簧篼(yuān dōu),在父亲挖过的地方捡拾石谷子,又把它们归置在土埂上。地里的石谷子真多呀,半天工夫,土埂上就垒起了小山。

⑪“俗话说,人不哄地,地不欺人。只要多费点儿心,这地总能长出点儿东西来。你说是不是?”父亲像是问母亲,又像是自言自语。

⑫“你出去跑药材推销那么多年,咋就没改脾性。你是吐个唾沫就是钉,这地要不长出东西来还得行?还不得被你给平了呀!”母亲打趣地说。

⑬那天回村,天边已经亮起几颗疏星。【丙】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抱我,说细伢乖,自己走。后来听母亲说,那天晚上父亲睡得很不安稳,翻个身也需要她帮忙。但第二天一早我起床时,已不见了父亲的影子。

⑭就这样忙过了一个夏天,一个秋天,又一个冬天。天宝沟的地开垦出来了,父亲没有用来种粮食,他从邻近的县购回菊花、金银花、枳壳等药材种子,准备种在山上。种药材是细活儿,播种前需将土地翻耕,把土块捣碎整细,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壤中,并覆盖一层细土。这样的动作一天重复好几百次,一年下来,父亲的手变得粗糙无比,老茧布满整个手掌。

⑮但父亲从不多言,每日仍旧早出晚归。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带我上山去。山上已是百花争艳、药果飘香,我不认识的叔叔婶婶们正在忙着拔草。父亲眼里就开始泛光,说:“有了这百草园,周边父老乡亲也会慢慢富起来,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了。”(作者:樊碧贞。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