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明清文化的发展》同步试卷(第2课时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李赞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一一黄宗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材料二:施耐庵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到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材料四:
材料二: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剧。
──郝侠君《中西500年对比》
根据材料,从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诞生在刚刚摆脱中世纪黑暗的欧洲?”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徐大椿《时文叹》
中华文明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乏杰出的思想家。如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①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②强化了封建的专制统治
③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④削弱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