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试卷

七年级(2)班胡林学完宋元文化以后,在历史兴趣课上给大家作介绍,但有一项是错误的。其中错误的是( )
A、宋元是我国科技发达的时期 B、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北宋时期发明了最早的指南仪器 D、火药在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举一反三

研究历史有多种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图像识别等多种反映历史的材料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和认识历史。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看图学史】

(1)将活动一中的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与下列要求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

中华文明在文化交流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在农业发展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在军事强大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分布在南方的实物史料是:                    

活动二【数字析史】

(2)指出活动二中图⑤南北方人口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方人口变化的原因。

活动三

【文献证史】

文献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矿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

文献二

(开宝)四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琳、镔铁、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横、苏木等物。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八十六《食货志》下八

(3)指出活动三中文献一的发明名称?并分析文献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文献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世界文化百花齐放。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对我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学派?举出该学派对你“入世”(即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及其思想,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______、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到了明代,______、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

——摘自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全题干缺失处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文学形式,并举出一部明朝这种流行的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品。

材料三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著作《新工具》

(3)根据材料三中培根的评述,概述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发展作出的贡献。

材料四   严复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898年

译著《天演论》出版,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1909年

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出版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根据材料四,归纳严复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严复变法思想形成的因素。

材料五   深圳平均63人就有1人手握一家高新企业,平均每天有46项新的发明。

——数据来源于《航拍中》(第二季·广东)

(5)结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化事业有何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