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穿旗袍摆地摊的女人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1)、本文第①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

(2)、试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3)、第一段中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阅读②至⑤段,说说文章是通过哪几个事例表现
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5)、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人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荅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动掸不得。

现代文阅读

 (三)最美的勋章

刘励华

①30多年前,体检合格后,一位接兵干部来我家做家访。他郑重而又热情地对我说:“我们的部队在西藏,那里非常艰苦,你愿意去吗?”我脱口而出:“愿意!”一声“愿意”,让我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一声“愿意”,也成为我无悔的青春誓言。

②穿上军装,在经过半年集训后,我们沿着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的足迹,向心中的圣地进发。

③那时新兵进藏,不像现在可以乘飞机、坐火车,部队能提供的交通工具只有“老解放”汽车。车上没有座位、没有供氧设备,车厢还四面透风。〔A〕我们不管这些,爬上汽车车厢,用背包当座椅,身挨身、脚抵脚,用快乐和向往把车厢塞得满满的,以勇敢的心去迎接高原风雨的洗礼。

④4月,高原冰雪开始消融。车过二郎山,眼前出现梦幻般的景色:〔B〕蓝天白云下,盛开的杜鹃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簇宛如多彩的哈达,用来献给远方的客人。如诗如画的景色,顿时点燃了我们的青春热血。 一路上,一辆辆军车就像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我们唱着嘹亮的军歌,翻山越岭,迎风斗雨,勇往直前。

⑤随着海拔的增高,高原缺氧向我们袭来。车到理塘兵站,正是午餐时间。在排队打饭时,一名新兵突然身子一歪,倒在饭筐边。接着,一个、两个、三个……仅十几分钟时间,先后有5名新兵倒在饭堂里。在一片惊呼声中,只见卫生员拿着氧气袋飞身前往抢救。吸着氧气,5位战友的脸色由白变红,很快苏醒过来。高原缺氧没有吓倒我们,等战友苏醒后,大家又爬上车厢继续赶路。长路漫漫,经过 14 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林芝。

⑥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这里有林立的雪峰、茂密的森林、碧绿的青稞地,藏家农舍如繁星撒落在尼洋河两岸,一眼望去,美不胜收。在写第一封家信时,我激动地告诉家人,我当兵的地方叫林芝,这里是西藏最美的地方。

⑦然而,高原赠送给我们的不单是美景,更多的是风霜雨雪。等真正融入高原、融入部队,我才知道这里的生活远非想象中那样美好。

⑧20世纪80年代,西藏的交通尚不发达,部队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到了冬季,蔬菜供应不上,只能用脱水干菜代替,餐桌上见不到一点儿绿色。不久,我们的嘴唇就开裂了,早晨醒来鼻孔里布满血痂。

⑨这还不算什么,野外生存条件更差。部队开赴野外驻训、施工时,热食难以保障,啃干粮成了家常便饭。中午,连队给每人发一块压缩干粮,一个橘子罐头或什锦菜罐头。刚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可时间长了,吃的时候就开始反胃。

⑩严酷的生活考验,并没有动摇我们扎根高原的意志。在老兵们的带领和鼓励下,我们很快适应了高原生活,并开始从苦中嚼出甜来。部队蔬菜供应不足,我们就开荒种菜,入冬前把菜窖塞得满满的。野外训练、施工,我们采摘蘑菇、野菜改善生活。我们还练习吃糌粑、喝酥油茶,努力掌握高原生存的本领。

⑪到高原不久,强烈的紫外线、凛冽的风霜在我们的脸颊上烙下两块红红的印记,一眼看去,就像两朵燃烧的红云,大家管它叫“高原红”。面对高原的这份特殊馈赠,我们欣然接受。它是我们青春的印记,闪耀着青春的光芒。

⑫那年,上级给我们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修复墨脱骡马道。这条骡马道,是当时墨脱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也是墨脱人的生命之路。 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出现了塌方,路基塌陷,人畜无法通行。接到任务,我们迅速奔赴雅鲁藏布江下游,用铁锹、钢钎、十字镐等最原始的工具,向大自然宣战。

⑬通往墨脱的路上,横亘着一座雪山,海拔4 700米。 5月,天空飘着大雪,地面积雪数尺厚,我背着一口30多千克重的高压锅,与同样身负沉重施工工具和生活物资的战友们一道,踏着积雪,一步三喘地翻越大雪山。快到山顶时,一个近60度的陡坡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见此,大家解下背包绳连接在一起,组成“人串串”,前拉后推,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

⑭翻过大雪山,我们便到达了墨脱。此时,墨脱是雨季,绵绵细雨一下就是一个多月。我们每天冒雨施工,身上从来没有干过。过量的雨水,污染了水源。喝了不洁净的水后,大家开始拉肚子,一个个拉得形容枯槁,四肢无力。可是身体稍一好转,我们又投入到施工中。

⑮在墨脱施工,既要与天斗,还要与地上的旱蚂蟥斗。雨季,是旱蚂蟥最疯狂的时候。只要稍有动静,它们就会蹦到人身上,拼命吸血,每人每天都会在身上发现几十条旱蚂蟥。 我们一边施工,一边捉旱蚂蟥。用手抓、用竹片夹、用烟头烫,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但还是挡不住旱蚂蟥的攻击。等收工返回帐篷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光衣服,赤条条地站在一起,相互捉身上的旱蚂蟥。

⑯经过3个月的顽强奋战,我们终于打通一道道险关,修复了骡马道。看到墨脱群众牵着驮满山货的一队队骡马走向山外,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⑰艰苦是成长最好的学校,吃苦是人生最好的营养。走过墨脱路,翻过大雪山,我感到再没有吃不下的人间苦,再没有踏不平的坎坷路。此后 17 年,我先后在不同海拔的多个岗位工作过。这期间,我曾饮山泉水中毒、遭遇车祸、被风雪围困,先后6次死里逃生。

⑱在西藏工作期间,我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事记者,有幸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认识了无数年轻军人。他们同样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西藏。嘴唇乌紫、指甲凹陷、头发脱落,是他们的青春印记;勇于战斗、敢于牺牲、乐于奉献,是他们的青春状态。他们最爱唱的歌是“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⑲回望军旅岁月,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高原风雪在西藏军人脸上烙下的“高原红”。 我想,那美丽的“高原红”,应该是雪域高原颁给西藏军人的最美的勋章!

(选自2020年11月 30 日《解放军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