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1)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2)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3)“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4)“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5)“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6)“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7)“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8)“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9)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10)“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12)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13)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14)“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17)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8)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19)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本篇小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2)、第(9)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

(4)、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阅读《第四青春也是诗》,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年的夏天,我在高考这场大战中败得一塌糊涂,让所有曾对我寄予厚望的长辈都失望了。之后,我选择了复读。

    ②看着一个个同班同学都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而我却要收拾行李返回高中开启我的高四生活,我的心里万般失落。

    ③九月初,小城四处飘着枯黄的叶子,我抱着数学习题匆匆赶去高四的教学楼。在这所小有名气的高中里,复读生的教室却非常的简陋:几十张破旧的木桌子、木板凳,一块缺了棱角的黑板,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名人画像。

    ④“嘿!许小栀。你也复读了啊?”原来是高三时同班的伍彩云和我热情地打招呼。

    ⑤“嗯!你也在这里复读吗?”我好奇地问着彩云。

    ⑥“是啊,我还想再冲一冲!对了,你的‘死对头’老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彩云一副认真的表情让我瞬间想起老郑的点点滴滴。

    ⑦老郑是教历史的,凶而且瘦,喜欢在课上侃侃而谈,常能逗得我们发笑,讲到明清历史,低头看书的我眼前总能浮现老郑秃亮个脑门,后面甩着个长辫子的模样,颇有点绘画功底的我便趁他不注意,偷偷在历史书空白处画他的肖像,结果有次被他瞧见了,召来一顿狠骂,从此便被他盯上了,横竖看我不顺眼,总要检查我的作业,大小错误必定说上我半天。

    ⑧“我的天!老郑居然教复读班了,还是班主任!”我放下数学习题,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内心异常惊讶。

    ⑨高四的生活真正开始了,虽然不像高三那样沉闷无趣,但每天的时间都是急匆匆的,包括吃饭和上课。

    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乎是在不断重复做题这件事。记得那是复读班的第一次模拟测验,我的文综考了全班最低分,着急的我拿着试卷直奔老师办公室。到了办公室,我没有看到其他任课老师,只看到老郑一个人在那里批改作业,老郑看到眼睛通红的我,不紧不慢地递给我纸巾让我擦眼泪。想着自己高三时文综并不是特别差劲,可是复读之后分数却只退不进,我开始对高考不抱信心。

    ⑪“许小栀,这点小挫折就能让你流眼泪?可不像以前偷偷画我肖像的你啊!”只见老郑一边调侃我一边从笔筒里拿出红笔,然后给我讲解起历史试题。

    ⑫大半个晚自修过去了,老郑一题一题地给我详细分析,很认真地教给我做题的诀窍,小到理解题意,大到论述分析,整个过程,老郑的眼睛从未离开过试卷,此刻心头涌起暖意,昏暗的白炽灯下,蛾子成群地飞。

    ⑬其实,老郑以前对我挺凶的,但关键时刻还真是可爱极了。

    ⑭煎熬的复读生活也准备到了头。老郑在五月份的时候开了一个班会,班会的主题跟高考无关,跟娱乐有关。

    ⑮“我买了很多好吃的零食,谁要是敢上去展示才艺,就有机会获得‘老郑牌’零食一份。”只见老郑高兴地搬着一个大大的箱子放在了讲台上。

    ⑯“我!我!我!”袁大胖第一个冲了上去,然后唱了一首李克勤的《红日》。

    ⑰阵阵掌声响起,老郑从箱子里拿出了袁大胖最爱吃的旺仔小馒头并递给了他。我很好奇,从班会开始到结束,每一位上去表演的同学都拿到了自己心仪的小零食,这一点,老郑是怎么做到的?

    ⑱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成了一个谜。直到高考后领取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和班长一块回到学校的收发室拿各自的通知书的时候,班长无意间和我聊到老郑,聊到那次班会的零食,我才知道老郑的小心思,感动感激溢满心胸。老郑老郑,说你是我们的第二父母,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⑲这个盛夏,阳光透过绿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恍然间,我想起了老郑,想起了我的复读生活,想起了老郑这一年为我们的付出。“谢谢你,老郑。谢谢你,让我的第四青春已然成诗。”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 , 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父爱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担心,他的努力仅仅是白费力气,因为,父亲根本听不到。

    可是,他突然失踪,引起了父亲的注意,父亲一路寻到陷阱旁。父亲把头探进陷阱看了看。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他大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他能感受到坐在地上的裤子潮湿了。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最快速度地赶回来,也需要两天时问,那么,他能坚持两天时问吗?而他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塞塞宰宰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拢了,他无法想象,即使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狭窄的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他再次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声音只响了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消沉使他沮丧,困意向他袭来。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立刻提高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不至于放弃。他甚至不再期待着父亲能来救援他,如果,父亲不来,或迟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身上的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他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A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森林内透下斑斑银光。他几乎耗尽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B他环视一眼,便立刻一跃而起,好比踩上毒蛇了。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看着他在井内垂死挣扎。他没想过父亲竟然如此绝情冷漠。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了,他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愧疚。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一直就守在井口而见我痛苦。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泥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可是,幸运的是,昨晚上一直没出现任何动物。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情况下,你等不到援助,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当初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润湿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扑进父亲怀里,他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却开心地笑了。那年,尽管他才十三岁,却勇敢得像个老猎人。

阅读文章,完成下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陈柏清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顶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须说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又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心里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离开。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周围无声的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选自《思维与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桃园听雨                        

①清晨,落了一点雨,桃园像是洗过一般。根叔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心里就溢出许多期许。昨晚,阿虎打电话说,今早八点准来。时辰还没到,不如散会步,活动活动筋骨。

②根叔又绕着园子检查了一圈儿,他眺望江边的防护堤,堤上的戴胜鸟正叫得欢愉。阿虎说这鸟早先灭绝过,现在又出现,金贵着哩。阿虎说啥就是啥,他信。

③桃树下,陡然晃出一个人,人影儿越走越近。来人是发小,村里的老会计,人称宽伯。两个人觅了一个树墩坐下来。

④“你从城里儿子那回来的?”根叔摘下一个湿润的桃,递给宽伯。

⑤“是呀。”

⑥“城里不好吗?”根叔笑笑。

⑦宽伯就捶捶腰,脸上看不出啥表情,眉毛皱皱的,又散散的。他把桃吃完了。“真甜。今年你要发了。”

⑧“谢老哥吉言。”根叔又看了会天。现如今从城里到村口,坐车也不过一个小时,都是平整顺溜的大马路——虽然时间来得及,可万一阿虎就是忘了呢?想了想,他只好没话找话:“既然城里好,那你咋还要回村?”

⑨宽伯舔了一下唇,眼睛觑着根叔。“城里好,咱农村现在就差?家家三层洋楼户户小汽车。一年到头,大家伙儿也出去旅游。搁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哩。”他又补上一句,“阿虎不是和咱说好了吗,今天就在你这园子里,咱仨好好聚聚。”

⑩根叔笑了。“就知道你不敢忘。”

⑪“随口一说的事儿,咱们真能当真?”宽伯有点不自信。

⑫“不来,那是他不守信。”根叔伸伸腿儿,直起脖颈,又道:“咱小老百姓,不求发大财,一辈子就图个言而有信。”

⑬宽伯点点头。

⑭根叔叮嘱:先摘桃吧。不来,就扔给狗子吃。

⑮宽伯会意,咧咧嘴儿,又扯过话题:“老实说,我在城里待得憋屈,还是喜欢咱这地方。从前那是苦,红薯南瓜菜秧子充饥。就比如你这桃园,往年也只是一片滩地,一丛一丛芦苇,风景不差,可大家口袋里干瘪。现在改良水稻栽培,家家丰收,都有钱。大鱼大肉吃腻了,反而想种一点那小米吃一口杂粮,真是怪了。”

⑯根叔就道:“我也本想种点别的。可是,我听专家的。专家说,这滩地种果树好。”

⑰“呵呵,阿虎爱吃桃,你就偏偏种桃树。”

⑱细雨蒙蒙,又过了半小时,两个老汉对望了几眼。红红的桃儿诱人,雾霭中,果园里窜出来几个小孩儿,根叔让他们随意摘。他的心,更是焦急起来。

⑲突然,看园子的狗叫起来了,汪汪汪,汪汪汪。根叔抬起头,去园外瞧。宽伯跟着他,脖子伸得比根叔还长。

⑳有一个人打着雨伞走来了。那人六十出头,身材清瘦,衣服半旧,瞧着就一普通的乡下老头儿。他伸出两只手,一左一右,握住根叔和宽伯的胳膊,紧紧不撒开。

㉑“您还真是守时啊。”根叔和宽伯都非常满意。

㉒“可不。两位老阿哥,还是叫我的小名阿虎。当年,你们一个是队长,一个是会计,都是党员,带着我这个懵懵懂懂的小知青弟弟,下田栽秧、修筑江堤,一起流血流汗……二十年前,我给村子提了一些建议,荒地可以再整顿,辟个果园建个禽场,搞搞副业,没想到大伙儿这么积极响应,现今公交车从城里直通村头,村子建设得也真漂亮!阿根哥,你的桃园丰收了,我怎么能不来吃桃呢。”

㉓“阿虎,尝尝鲜。”根叔和宽伯给他摆上一大盘琉璃玛瑙般鲜亮的桃儿。

㉔三个老伙计坐在树下,听雨,吃桃,叙说家常。

㉕雨点子又变细了些。近处,农田郁郁葱葱,如在画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