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2019-2020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七)课外阅读(二)

课外阅读

蜗牛的荣誉

    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地飞舞着。

    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    用)下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冠军。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    把)行了。晚上蜗牛怕别人偷去奖杯,它就睡在奖杯里。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来。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    申)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竞    竟)成了蜗牛的负担。

(1)、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很久以前,蜗牛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地飞舞着。

②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

(2)、把短文括号里不正确的字用“\”画去。
(3)、从“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句话可以看出蜗牛得了奖后怎么样?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选择在正确说法(   )。
A、得奖后不能总是惦记奖杯。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骄傲,要不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举一反三
课内阅读。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阅读短文《小老鼠立志》,完成下列各题。

小老鼠立志

①小老鼠向幼物们夸下海口:“诸位,我已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屋脊的老鼠。”

②“哈哈……”

③“嘻嘻嘻……”

④动物们忍俊不禁,发出了一片讥笑声。

⑤“怎么,你们不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看见我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向你们招手的!”

⑥打这天起,小老鼠便托着腮帮子想呀想,想找到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办法。

⑦一朵白云从天边冉冉飘来,又向珠峰悠悠飘去。小老鼠想,我如果能驾白云,登上珠峰一定没问题。

⑧风吹着口哨跑过来,呼啦啦向珠峰奔过去。小老鼠想,风要是肯帮忙,我的志向保证能实现。

⑨一弯月牙高高地悬在星空,像小船一样飘呀飘,小老鼠想,我要能搭乘这只小船该多好! 双手握着菜,轻轻地摇呀,一会儿就摇到珠峰顶上去了。

⑩小老鼠不停地想呀想,好主意想出了一个又一个,一直到胡子老长老长,他也没向珠峰攀登一步。

⑪“小老鼠,你为什么没有攀上珠峰呢?”

⑫“小老鼠,我们等着看你站在珠峰顶上向我们招手呢!”

⑬“小老鼠,你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⑭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哥哥、姐姐还有弟弟、妹妹,大家见了小老鼠就问。

⑮小老鼠满面通红,无言回答。

(选自《读写》段明贵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