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下边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3)、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下边句子中划线词语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大拱的两肩上有两个小拱。

(4)、文中“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指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风格宜昌

刘凯波

  ①上海是一种性格,脱俗得似乎少了点随和;香港是一派骄傲,金融贸易发达却疏远了古风的清雅; 西安倒是被历史沉淀得极其厚重,需要的是现代化的进取。而宜昌则是一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一种既儒又法、既古老又新奇的风格。她古朴得认真,她进取得豪气。

  ②你可以撑一把油纸伞,迎着迷蒙的细雨,去屈原故里、昭君墓前,寻觅历史文明的拓片与遗址。一颗忠诚祖国的心在那片古地随风高飞、远逝、神游,或听村老细说先烈事迹,或在空灵中洗涤尘世的浮躁与艰辛,禅悟生命的真谛。清江是湖北境内最后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乘渔家的木舟在清江的绿波中荡漾的销魂劲儿,绝不亚于徐志摩“撑一支长篙”“在康桥的柔波里”“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清江河畔的土家族人,不问今夕何夕,捕鱼、耕猎、做小买卖,朴素到骨子里,只是偶尔高歌,偶尔起舞,与山林为伴,以水潭为侣 ,和祖先对话 ,向自然诉谈。或许你会讲,清江寂寞了点,但何尝不是寂寞让清江一直保持着圣洁与魅力呢?立足覆舟山下、长坂坡前,遥想子龙神勇、翼德雄风,不觉意气风发。闲坐扬子江边、西陵峡口,半壁桃花随风招摇,与挚友神侃于此,把酒问天,指点江山,别有一番情趣。

  ③“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昔日的千里险滩,凭共产党人的英雄气魄,起一川平湖,神话已非神话了。有天时———党和国家的支持;有地利———让全球羡慕的水资源;有人和———多少人为宜昌感动,对三峡瞩目,又有多少人为了三峡工程,以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而移民他乡。只凭那厚重的历史风情就够世人缅怀的了,单凭一个葛洲坝就够世人惊叹的了,而如今的三峡大坝既是全国的焦点,也是全球的焦点。谁道宜昌只会沉醉在历史的殊荣中,谁说宜昌只会沿着古人的足迹溯古遁世?宜昌更懂进取,更懂改革与发展,宜昌是沿江开发区的一位领袖,ruì智而豁达,豪气且谨慎。

  ④漫步在宽宏富丽的夷陵广场,四周彻响着音乐,高压喷泉在彩灯倩影上骤腾骤落,一群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踏歌曼舞,或游嬉其间,一时间你会顿觉花好,草好,灯好,人更好。宜昌人一派儒风,这是一种德性———山水人文所养育的德性。现代文明只有依附如此的底蕴,才让人更觉舒畅,让人油然生出一种想与亲近的感觉。

  ⑤当然,宜昌还有许多值得你去称道、咀嚼、回味的地方,比如东山隧道、九州大厦、西陵大桥……在她的怀抱中,你大可悠闲地睡一觉,因为她的山水永恒,情调永恒,文明永恒,民风永恒;而同时,你又不安心去睡着,因为一觉醒来,她的发展或许会让你目____口呆。

  ​⑥这就是风格宜昌。(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绝    唱
        ①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阅读《对一只蝴蝶的关怀》,完成第下面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日出

刘白羽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惟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进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玉雕替我“说”爱你

禹艳

①他4岁了还不会说话,喊他也不搭理。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他去医院,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又遭此打击。去特殊学校训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年轻的妈妈最终不堪重负,在他8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了。

②8岁是该上小学的年龄了,父亲却只给他报了语言课,并且辞去了玉器厂的工作。因为有点儿雕刻的技艺,父亲在朋友开的玉器店里帮忙。此后,他和父亲形影不离,工作、吃饭、睡觉,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还当起了师父。他站在一旁“听”父亲向顾客介绍各种玉石,坐在旁边看父亲雕琢,和父亲一起淘采玉料……看得多了,见得广了,渐渐地他真的对那个硬邦邦的石头产生了兴趣,渐渐地还能分辨出优劣美丑来。

③突然有一天,父亲发现了他的反常。有顾客上门时,他总是躲在里屋或是门后,探出个头,怯生生的样子。父亲让他出来,他十分惊恐,连连摇头。再去医院检查,因为聋哑,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于是,每当有顾客来,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场,还强迫他帮着接待……父亲变得很严厉,总是逼迫他做事情,那阵子他委屈极了,觉得父亲不再爱他了。

④在愁闷情绪之下,他拿起了父亲的雕刻刀。因为只有这时,父亲不仅不会打扰他,逼迫他去招待顾客,还会手把手耐心地教他如何雕刻,怎样雕起来省力,怎样辨别纹理……就这样,他爱上了雕刻,疯狂地练了8年。8年里,他依然很少“说话”,每天练习的时间超过10小时,每一个小时,父亲都陪伴在侧,悉心教导。

⑤16岁那年,他雕出的第一个成品是父亲的模样……他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年近五旬的父亲接过时,热泪盈眶。父亲将这座玉雕放在了店里最醒目的位置,取名《父亲》。顾客前来,一眼便认出了雕刻的是谁,问及出自谁手,得知是又聋又哑的儿子所雕时,无不惊讶,而后啧啧称赞。这家店因为这个励志的少年声名大噪,生意红火了起来。

⑥几年后,他的刀法更娴熟了,前来找他定制玉雕的人越来越多,雕刻的图案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人物,还有风景、属相、吉祥物等,工艺绝对上乘。但人们注意到,再没有一座玉雕超过那座《父亲》。

⑦他依然不喜欢与人交流,当地媒体想采访他,他拒绝了。执着的记者等在一旁,问他:“大家都说,你在16岁出的那座玉雕作品,后来很少有超越的,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心陡然收紧了一下,放下了手中的雕刻刀,指了指发不出声的哑嗓子,又指了指父亲,把手放在胸前打了个手势,“说”:“因为爱。”

⑧是啊,任何作品融入至深的爱,都是无法超越的。16岁那年,当他终于如父亲所愿,能够拿稳雕刻刀时,他依然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于是,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那精雕细琢的不是玉石,分明是想要对父亲说的一字一句啊。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情怀河

齐速

①老伴在世时,马叔和她经常会到凤城看孙子,俩人往往一待就是整个暑假。不知不觉间,俩孙子一个接一个长大,马叔夫妻俩的头发也日渐稀疏。小孙子上高一那年,老伴先马叔而去。自此,老家上四房侧四房的围龙屋,剩下马叔孤零零一个人。【批注1】围龙屋,是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礼制、伦理观念的围村民居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②围龙屋离泷江不远,马叔自小是泷江两岸有名的“浪里白条”。年轻那会,两岸的水北村和水南村经常举办横渡泷江竞赛,那是马叔最高光的时刻——他曾创下连续5年代表水南村击败水北村一众“好汉”的壮举。

③马叔还有一手绝活。他时常在傍晚时分,把十几枚带有蚯蚓的鱼钩扔入泷江,然后把渔线绑在垂柳根部。第二天一大早,他总是能收获一竹篓的鱼儿。在那些艰苦的日子,这些鱼儿成了马叔及其邻居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④老伴去世后,儿子希望马叔长住凤城。白天,儿子儿媳妇上班后,不太擅长也不太敢和陌生人交往的马叔,总感觉自己像笼子里的鸟。后来,他也不肯来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他更是借口疫情防控需要,连续几年没踏入凤城一步。

⑤壬寅虎年,新冠在春节期间多地爆发,儿子连老家也不敢回了。马叔人生第一次过了冷火冷灶的年。

⑥年后,步入古稀之年的马叔,身体、头脑都明显不如以往,倘若不是左邻右舍敦厚热心,好几次马叔都差点陷入困境。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束手无策;唯有日夜唉声叹气。

⑦壬寅年端午,儿子再次请求马叔南下,千里迢迢直接把车开回泷江边。看着白发已爬上额头的儿子,马叔心中一软。按照儿子的安排,他把围龙屋托付给了侄子。

⑧小车奔驰在京广高速,路上马叔眉头紧蹙,一言不发,中途就餐也只是草草扒了两口。儿子倒是一路乐呵呵的。傍晚时分,车子驶入凤城。【批注2】划线句马叔和儿子各有所思。

⑨“咦,这不是回小区的路!你们搬家了?”

⑩“马上就到,一到您就明白了。”儿子卖起了关子。

⑪一溜烟工夫,车子停在了情怀河畔一座旧式民居前。凉风习习,水清岸绿。今天的情怀河,如家乡的泷江一样清澈。马叔两眼放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栋依河而立富有历史感的民居。

⑫情怀河,多年前马叔和老伴来过。当时河岸两侧房屋外墙破旧、杂草丛生,河中还不时漂浮着垃圾。想不到短短几年没来,情怀河已成了凤城明珠。儿子适时开口:“阿爸,近年来凤城政府力求再现美的‘凤城时光’。力求留住乡愁,留住游子。他们加大力度对全境河岸环境进行改造提升,通过修建埠头、种植乡土景观植物等,改变沿岸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造‘一埠一景、一景一特色’的水乡文化。而情怀河就是这次整治效果亮点之一。”

⑬“爸爸,今天情怀河可是小有名气——《决战厨神》《爸爸是外星人》等影视作品纷纷在情怀河取景。今年3月22日,《乘风破浪的爸爸》就在情怀河畔启动了开机仪式……”闻声而至的儿媳妇,接过丈夫的话头滔滔不绝地像个讲解员。【批注3】小说多次出现泷江、情怀河,意味深长。

⑭“我们家这是搬到这儿来了吗?”突然出现的儿媳妇,让马叔似乎明白了什么。

⑮“对呀!爸爸,我们把小区的房子租出去了,在这儿租了一层民居居住。虽然离单位远点,但在家时推窗见水、出门见绿,这种开心可是千金难买呀!”儿媳妇笑眯眯地解释道。

⑯“好呀!好呀!真是好水,真是好水呀!”

⑰“爸爸,不止水好呢!政府还在情怀河边周边同步谋划打造42公里环岛生态‘翡翠链’,从外到内打造‘公园凤城’,咱们家附近就有好几个迷你公园呢。对了,公园里经常有老人在唱客家山歌呢。”

⑱“是的,阿爸!这附近的市场内及街道边的店铺,很多店主是咱们客家人。这个周末我有空,到时带你到附近的老乡店铺去转转,喝茶、聊天、下棋随你意!”

⑲好呀!真是好呀!鸟语花香的公园凤城,随意亲水的公园凤城,舒心满意的人居凤城……傻子才不想留下来呢!想到这里,马叔大声招呼儿子儿媳妇:“走,咱进屋去!”【批注4】“情怀河”有“内容”,有“情怀”,妙哉!

(选自《中山文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