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佁然不动   ②悄怆幽邃
③水清冽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源(其:指代小溪) C、其境过清(以:因为) D、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