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人物

内容

年轻时的爷爷

上中学的孙子

购物

去商店

逛淘宝、天猫等

查阅资料

去图书馆、书店

浏览网页

通信方式

写信、打电话、发电报

发电子邮件、聊QQ、刷微信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也被污染。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请说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3)、结合材料和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做网络的主人。
举一反三

调研活动主题:铸牢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防火墙”。

【调研背景】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网络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

为进一步统计本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需要设计调查问卷。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你每周使用网络的天数是多少?

A.7天     B.4-6天     C.1-3天     D.不使用

2.……

(1)结合主题,仿照示例,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

【发现问题】

案例一邓某在未取得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从他人处购买近百万条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并自行组织搭建、运营涉案平台,用以出售并允许他人出售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截至案发,注册平台的卖家共200余人,非法买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95万余条。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的规定,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邓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

案例二原告张某10岁的女儿,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手机,在被告诱导下通过原告账户分4次共支付给被告5949.87元,用于购买玩具。原告认为女儿的行为明显已经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宜的程度,遂诉至法院请求被告返还钱款。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判令被告返还原告5949.87元。

(2)任选一个案例,说明其中涉及哪种违法行为,并简述理由。

【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也面临着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

即使有防沉迷系统,但部分未成年人仍会想方设法绕过限制,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自己身心受到伤害,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出对策】

材料一   法律利剑回应社会发展需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的一大亮点是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相衔接,明确违反条例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

材料二   从源头避免用网误区,需要未成年人增强自控能力,自觉养成规范用网、安全用网、文明用网习惯。同时,未成年人要了解预防网络诈骗等方面的知识,提升自护技能。

(4)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铸牢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防火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