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易错题 难易度:普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陶后有闻( )      清涟而不妖( ) 
可爱者甚 )      亭亭净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地区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六安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麽麽,你觉得玛利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麽麽?”
        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麽麽,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利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亚(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亚(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麽麽。”
        玛格丽塔(唱):玛利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起放声地笑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