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材料二  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种国际关系的“铁律”,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德国、日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谋求霸权,德国、日本崛起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①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充分体现了中国不追求霸权的坚定立场?
③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对外交往奉行的核心思想理念。

(3)、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请你提几点良策?

举一反三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近现代外交”这一主线出一期板报,板报分四个栏目,主题分别是“屈辱”、“抗争”、“探索”、“崛起”。设计如下:

屈辱——看不尽的惨状,丧权辱国
19世纪的中国遭到列强的侵略,经历了四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
(1)“火烧圆明园“是哪次战争中的强盗行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哪一列强强占中国领土最多?勒索赔款数额最大的是什么条约?
抗争——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可歌可泣。
(2)请说出一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的名字,并说明其事迹
探索——全民族的精英,上下求索
全民族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百折不迴,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民族解放。
(3)为摆脱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各阶层发动了多次救亡图存运动,请分别以农民阶级、官僚地主、资产阶级为代表各举一例
崛起——新中国的外交,辉煌瞩目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4)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70年代外交又出现了新的转机。请各举这两个时期的外交成就一例。
(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成就令人瞩目,请举一例说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