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一: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时间(年) | 企业数 | 投资额 |
1863﹣1894 | 119家 | 680万元 |
1895﹣1898 | 74家 | 1432万元 |
材料二:
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 面粉厂和 机器磨坊(家) | 资本(万元) | 日产(万袋) |
1911年 | 40 | 600多 | 4.3 |
1919年 | 120 | 4500 | 18.8 |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
——摘编自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材料三: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 |
1895年 | 大生纱厂创建 |
“一战”期间 |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1925年 | 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 |
抗战时期 | 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
解放战争期间 | 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