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举一反三
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壶。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 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 , 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 , 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醒“,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 , 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 , 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白居易《冷泉亭记》,节选)

【注】①累丈:两丈。②撮:选取。③纳粹:吸取新鲜空气。④蠲(juān)烦析醒(chéng):免除烦恼,消去困乏。⑤狎:玩乐。⑥矧(shěn)又:又有。⑦若俗士,若道人: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出家人。⑧潜利阴益:看不见的好处。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