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1课《兼爱》同步练习

下列加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视人之身视其身                 曾不孀妻弱子    B、君臣相爱惠忠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视人之国若其国                 子孙之不甚惜     D、兄弟相爱则                     至若春景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 , 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居军三年,吴师自溃。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使王孙雒行成于越,曰:“昔者上天降祸于吴,得罪于会稽。今君王其图不穀,不穀请复会稽之和。”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臣闻之,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得时不成,天有还形。今君王不断,忘会稽之事乎?”王曰:“诺。”不许。

使者往而复来,辞愈卑,礼愈尊,王又欲许之。范蠡谏曰:“孰使我蚤朝而晏罢者?非吴乎?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王姑勿许,其事将易冀已。”王曰:“吾欲勿许,而难对其使者,子其对之。”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桴,以应使者,曰:“昔者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而吴不受。今将反此义而报此祸,吾王敢无听天之命,而听君王之命乎?”王孙雒曰:“子范子,先人有言曰:‘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今吴稻蟹不遗种,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范蠡曰:“王孙子,昔吾先君固周室之不成子也,故滨于东海之陂,鼋鼍鱼鳖之与处而鼂黾之与同渚余虽靦然而人面犹禽兽也 , 又安知是浅浅者乎?”王孙雒曰:“子范子将助天为虐,助天为虐不祥。雒请反辞于王。”范蠡曰:“君王已委制于执事之人矣。子往矣,无使执事之人得罪于子。”

使者辞反。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不伤越民,遂灭吴。

(节选自《国语·越语》)

材料二: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①浅浅:巧言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公【1】问于孔子曰:“人可以言?”孔子不应。白公曰:“若石投水中何如?”曰:“吴越之善没者【2】能取之矣。”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3】知之。”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未矣!”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洛室。

惠子【4】为惠王为国法,已成示诸先生,先生皆之。奏惠王。惠王其说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5】 ,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赵襄子攻翟【6】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也,不过三日。飘风【7】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曰:“赵氏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杓国门之关【8】 , 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1】白公∶名胜,春秋楚平王之孙。【2】普没者∶游泳高手。【3】易牙∶春秋齐桓公宠臣,善调味。【4】惠子:即惠施,曾为魏惠王相理;翟煎:魏臣。【5】邪许:象声词,劳动时众人协同用力发出的呼声。【6】翟:通“狄”,这里指鲜虞。【7】飘风:狂风。【8】杓国门之关:举起关城门的门闩(横木)。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崔篆,涿郡安平人也。祖父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幽州刺史无与燕剌王 , 及剌王败,擢为侍御史。父舒,历四郡太守,所在有能名。

②篆为舒小子,初为郡文学,以明经征公车。太保甄丰举为步兵校尉,篆辞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战陈不访儒士。此举奚为至哉?”遂劾归。

③王莽嫌诸不附己者,多以法中伤之。时,篆兄发以佞巧幸于莽,位至大司空。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显于新世。

④后以篆为建新大尹,篆不得已,及叹曰:“吾生无妄之世,值浇、羿之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独洁己而危所生哉!”乃遂单车到官,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倪敞谏,篆乃强起班春

⑤所至之县,狱案填满。篆垂涕曰:“嗟乎!刑罚不中,乃陷人于阱。此皆何罪,而至于是!”遂平理,所出二千余人。掾吏叩头谏曰:“朝廷初政,州牧严苛。宥过申冤诚仁者之心然独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如杀一大尹赎二千人,盖所愿也。”遂称疾去。

⑥建武初,朝廷多荐言之者,幽州刺史又举篆贤良。篆辞归不仕,客居荥阳,闭门潜思。临终作赋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辞曰:余生之不造兮,丁汉氏之中微。遂悬车以絷马兮,绝时俗之进取。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

(选自《后汉书•崔骃列传》有删改)

注:①王莽:(前45年—23年)原为外戚,后篡汉建立新朝。②浇、羿:中国历史上的暴君。③班春:颁布春耕之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