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③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④ ,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乡:同“向”。③祗:恭敬。④布衣:平民。⑤折中:取正,作为判断事物的准则。
试题篮